看到华为把Mate40系列从最新安全维护节奏里剔除,我不觉得奇怪,真正该追问的是: 为啥选这个时候?为啥就是这台载入国产手机史册的机型先退出?
有人一开始就很激动地称“绝版的麒麟被放弃了”“老用户被忽略了”。可冷静下来思索,真的是“没办法”吗并非如此。
当年Mate40上的麒麟9000十分超前,在弱网时的信号抵御能力、影像链路的调整以及系统调度的节奏感方面,华为在那一代几乎把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很多后来两三年才普遍有的体验,它在2025年就率先达成了。
2025年的系统世界玩法不同了,“纯血鸿蒙”意味着驱动、相机📷️栈、编解码以及核心调度都要重新进行。
把Mate40拉进来?从道理上来说是可行的,那代价?工程团队得单独维护一套老芯片的适配,风险较大且回报较少。
这其实是一次算账后的选择,
华为Mate40的用户群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视为“养老手机”:也就是希望系统更加稳定,期待续航时间更长,对温控表现也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贸然切换到新的系统架构,但兼容性处理不到位,功耗控制不佳,影像功能又出现问题,这样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好口碑,很可能会迅速回落到从前的状态。
还有个实际情况是它的历史使命已然达成Mate40肩负着“绝版麒麟”的整体记忆可不是去试水未来生态资源得用在下一代芯片、下一轮鸿蒙架构上别老围着一台四年前的旧手机绕来绕去。
所以与其说是“停更”不如说是“放下”。
让它处于最稳固、最恰当的版本,对老用户反倒更负责,与其冒险去更新,不如把日常体验维护好,这不算背叛,更像是一次恰当的结束。
心里难免会有不甘,但在我看来,这不是彻底结束,反而像是完成任务后离开,以前它为国产高端撑起那片天,现在在合适的时候退到后面,也是一种成全。
接下来的战场,已经不属于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