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实习生 傅 敏
创新决胜未来,如何在全速竞逐中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在研讨会现场,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宋林飞提出“打造江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示范区”的建议。他指出,近年来江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江苏积极布局,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产业发展与场景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宋林飞认为,江苏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业基础等方面有着扎实深厚的积淀,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前沿区域,南京、苏州和无锡三地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高达江苏总量的79.61%,这些都为江苏人工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见,江苏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与应用创新生态建设,将成为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与主要引擎。
要如何推进江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示范区建设?宋林飞认为,在政策引导上,要继续坚持政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他对近两年江苏发布的20份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发现,政策目标涵盖智能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算力基础设施、智能机器人️、示范企业、人才培养等。未来需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形成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应用场景落地市场化,促进人才红利、智能红利公平分享,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作为制造业大省,2024 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 1.8 万亿元,其中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 4000 亿元,但传统制造业仍面临 “大而不强” 的瓶颈,通过拓展应用场景,江苏可将 12.4 万件人工智能专利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宋林飞建议,江苏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应加快垂直行业大模型落地。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增长迅猛,江苏应沿着“技术创新+开源开放+场景深耕”的路径,推动AI大模型在智能办公、医疗、智慧城市等更多商业场景中应用,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生产生活,从而推动江苏从 “制造大省” 向 “智造强省” 跃迁。
随着政策端的发力,在产业发展方面,江苏将推动智能机器人️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当前,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全国领先,南京埃斯顿、汇川技术等企业市场份额靠前。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到来,江苏要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抢抓产业机遇,布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打造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为全国经济大局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