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025南国书香节主会场广东馆化身“星空实验室”。两位“资深追星人”——广州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副院长、广东天文学会秘书长潘文彬教授,资深天文科普作家李德生老师亲临现场,带领现场小观众从书页走向深空,共赴一场奇妙的“追星”奇旅。
活动伊始,潘文彬以一连串妙趣横生的问题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星星为何对我们俏皮地眨眼?”“黑洞如何吞噬光线?” LED巨幕播放“天问二号”探测器捕捉小行星的震撼影像,现场传来一阵阵惊叹欢呼。
潘文彬适时介绍:“去年,嫦娥六号成功从月球背面带回约2千克月壤,我国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月背采样返回的国家。研究这些月壤,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月球乃至太阳系的形成演化史,甚至为未来的月球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在我小时候,仰望星空就像吃饭一样简单,这最终成了我的终生爱好。”李德生风趣地讲述, “我发现,观星能训练我们的洞察力与想象力,还能启蒙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许多伟大发现,往往就始于深夜星空的惊鸿一瞥。” 他向小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发现,这份纯粹的热爱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李德生倾力撰写的天文科普读物《我的第一本观星书》也在书香节同步亮相。该书图文并茂地普及了数百个天文知识点与观星必备技能,并附赠20个常用星表及88个星座观测指南。书中所有插图与图示均由李德生老师逐笔绘制,内容扎实丰富,图解科学美观,为心怀好奇的读者叩开通往星空的大门。
“这是一套功底扎实的科普读本,也是初学者都能读懂的观星工具书。”李德生介绍,“之所以分为‘基础篇’‘观测篇’,是因为有了天文知识的加成,我们在观星途中获得的快乐就更加倍。”
互动环节,小观众抛出的问题天马行空:“宇宙外面还有更大的宇宙吗?”“我们能和外星人做朋友吗?”潘文彬与李德生逐一耐心解答,用科学知识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插上翅膀。
在助手的指导下,小天文迷小心翼翼地操作起专业天文望远镜🔭,亲手转动寻星镜,调整焦距,体验用镜筒“追星”的乐趣。现场大屏幕播放着陨石标本的图片,孩子们屏息凝神,瞪大了眼睛,想要更清晰地观察这些“宇宙来客”独特的纹理。
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追星”活动点燃了孩子们活跃的思维火花❇️。现场签售环节火热,手捧新书的家长感慨:“孩子看完陨石图片,立刻拉着我要买书,说要研究怎么‘抓’小行星!” “孩子翻开书的第一秒就开始沉浸式欣赏‘宇宙大片’。”
广东科技出版社副社长谢志远在活动中表达了深远期许:“朋友们,当书页的墨香与宇宙的深邃在此相遇,当孩童的眼眸因星光而闪亮——这便是阅读的力量,是科学传承最美的模样。愿今日这一场有趣的‘解码行动’,助孩子们以书为梯、摘星筑梦!”
据悉,广东科技出版社正着力构建“阅读—实践—创造”的天文科普产品线。除《我的第一本观星书》外,出版社将继续推出《天文,其实可以这样玩——趣味天文小实验》“天文观测工具包(含旋转天盘等)”等天文科普系列产品,旨在将知识从书本有效延伸至动手实践,让科学思维真正“活”起来,持续滋养湾区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文|记者 孙磊 实习生 王雪儿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