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声称“研发超越华为30%”的尊湃通讯,如今尘埃落定:14名技术精英站上被告席,主犯张琨获刑六年。这起案件,不仅揭露了一场顶尖人才的堕落与商业窃密丑闻,更刺痛了资本狂热逐利的神经,也为中国芯片产业敲响警钟。
与此同时,张琨本人的经历被扒,北大毕业,留学美国,后进入高通工作,获得美国国籍。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与国籍一起更换的,还有他的信仰,甚至不惜为此“潜伏”华为10年,直到如今东窗事发。
那么,他掌握的那些核心技术到底有没有泄露给美国?仅仅6年的刑期又是否足以让他悔改?
精英的堕落与制度的裂痕
一个“速成神话”的起点,往往需要一个足够耀眼的光环,别以为用“运气”二字就能总结全部,看看张琨和他背后的团队,几乎具备了所有可能成功的要素。
张琨本人是北大本科、中科院硕士,手握美国双硕士学位,曾在高通获得最佳技术奖,是业内公认的有超过二十年经验的Wi-Fi领域专家。
他在华为的职位是21级技术总监,年薪超过六百万。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声望,许诺三倍高薪、公司股权和创始团队的身份,迅速从前东家挖走了一批核心技术人员。
这个团队的背景几乎全部来自华为海思,他们掌握着最前沿的技术,也最清楚原公司的技术壁垒和安防漏洞在哪里。正是这种对制度的熟悉,让他们得以实施“搬家式”的窃密。
手段五花八门,既有最原始的手抄代码、物理摘抄,也有利用截屏拍照的数字窃取。更隐蔽的方式是化整为零,将核心数据拆分成无数个小压缩包,甚至利用智能手表这类不起眼的设备,一次次将商业机密带出。
更令人不齿的是,有人扮演起了“双面人”,一边在华为领着高薪,一边为尊湃通讯工作,甚至在尊湃内部使用假身份以掩人耳目。
这种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技术盗窃的范畴,它代表着职业伦理和契约精神的全面崩塌。当最顶尖的技术能力失去了道德的约束,其破坏力是惊人的。
资本的狂热与选择性失明
如果说技术窃取是神话的基石,那么资本的介入,则是将这个泡沫迅速吹大的催化剂。
2022年5月,尊湃通讯高调宣布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高榕资本、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知名机构争相入场,小米甚至成为了其第四大股东。
资本市场的追捧让尊湃的估值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5亿飙升至10亿。尊湃对外宣称的“研发速度超越华为30%”,精准地迎合了资本市场对高回报、短周期的渴望,以及对打破巨头垄断的叙事偏好。
一个由“华为天才”组成的团队,要“弯道超车”老东家的故事,听起来实在太诱人了。然而,狂热之下是理性的缺失,短时间的爆发很快就暴露出问题所在。
一个核心团队几乎完全来自单一竞争对手,产品研发速度快到不合常理的企业,为什么没有触发投资方的风险警报?所谓的“财务投资”声明背后,尽职调查是否真的到位?
这反映出当时科技圈普遍存在的“捷径心态”,对“华为背景”的迷信,超过了对商业逻辑和法律风险的基本审慎。资本在这场游戏中,有意或无意地成为了泡沫的共谋者。
一纸鉴定报告戳破的泡沫
神话无论包装得多么精美,建立在违法之上的根基都注定脆弱不堪,华为被美国打压了这么多年,嗅觉不可为不灵敏,在察觉出部队之后,反击来得迅速而精准。
2023年8月,华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直接冻结了尊湃通讯近亿元的资产。随后,警方的雷霆出击,将1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并现场查扣了7台存储着侵权技术的服务器。
在法庭上,所有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证据链条足够完整,那些看似隐秘的方案,最终都被一一挖出。而最终击碎这个神话的,是一份冰冷的司法鉴定报告。
报告明确指出,尊湃的侵权芯片技术与华为的商业秘密,在多达40个技术点上,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或相似度。法律上,这被直接定性为“实质性相同”。
这几个字,成为了无可辩驳的铁证,让一切关于“人才流动”、“借鉴学习”的托词都化为泡影。法律的判决也因此异常严厉:主犯张琨获刑六年,罚金三百万。
其余从犯获刑二到五年不等,总罚金高达1350万元。更重要的是,他们被禁止在五年内进入芯片行业,公司技术资料全部销毁,公司直接解散。这场判决,为整个行业划下了一条清晰的“高压电红线”。
尊湃神话的破灭,其代价远不止14个人的前途和一家公司的倒闭。它对整个产业的隐性伤害更为深远。据披露,由于核心技术外泄,直接导致中国在Wi-Fi7国际标准谈判中的话语权减弱,最终在专利池中的分成减少了15%。
这已不仅仅是企业间的商业纠纷,而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损失。此案也给所有投机者敲响了警钟:捷径的尽头,往往是绝境。试图通过挖墙脚、窃取技术来实现“弯道超车”的模式,在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面前,已经走不通了。
结语
严惩尊湃,实际上是对华为这类投入巨额资金、耗费无数工程师心血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的最大保护。真正的“中国芯”,永远不可能依靠“拿来主义”建成。它需要的是尊重规则、是长期主义、是甘坐冷板凳的决心。
法律为创新筑起的壁垒,正是为了守护那些愿意走最难道路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构建起稳固的国家科技竞争力。尊湃案的尘埃落定,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惋惜,但对整个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而言,这声警钟,来得正是时候。
信息来源:
天眼新闻2025-08-15《窃取华为芯片秘密,14人被判刑!》
羊城派2025-08-01《尊湃侵权华为案终审:14人获刑,罚金总额13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