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前沿在线 编辑部
2025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昨日在北京启幕,今日上午 9 点,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 1500 米决赛落下帷幕。
宇树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灵翌科技凭借旗下 H1 人形机器人️,一举包揽总冠、总季军;
灵翌科技以 6 分 34 秒的全场最佳成绩斩获总冠军(第五组冠军),宇树科技则以 7 分 10 秒拿下总季军(第一组冠军)。
这场胜利不仅打破了此前宇树在半马赛事中的争议,更让人看到人形机器人️ “中距离奔跑” 的技术突破,以及背后精密协同的产业链支撑。
赛事破局:H1 靠 “自主导航” 赢比赛,回应两大核心疑问
此次 1500 米决赛采用 “分组竞技 + 综合排名” 赛制,各组成绩按 “速度 + 稳定性” 加权计算总排名。
宇树 H1 能脱颖而出,核心在于解决了读者最关心的两大问题:是否依赖遥控?为何比 “理论速度” 慢?
全程自主奔跑,3D 视觉成 “眼睛”
速度背后的 “平衡术”:峰值 5m/s,平均 4.2m/s 更关键
有读者疑问 “5m/s 的峰值速度,1500 米为何不是 5 分钟?”,实则中距离跑更考验 “速度与稳定性的平衡”:H1 虽能达到 5m/s 的瞬时加速(直道段最高记录 4.8m/s),但为避免关节过载,在转弯、路面微调时会主动降速,最终平均速度约 4.2m/s,对应 6 分 34 秒的总冠军成绩:这一表现既体现爆发力,又验证了关节传动的可靠性。
值得补充的是,此次成绩也彻底回应了此前半马的争议;
去年半马赛事中,使用宇树产品的第三方队伍表现不佳,宇树 CEO 王兴兴曾解释 “客户使用经验影响性能”;
而此次宇树直接参赛,H1 的自主奔跑能力与稳定性,用成绩印证了自身技术实力。
技术拆解:中距离跑的 “3 大硬核要求”,H1 如何适配?
1500 米不同于半马的 “续航战”,更像 “短时间高强度考验”,对机器人️的核心要求集中在三点🕒️,而 H1 的设计恰好精准命中:
产业链揭秘:5 大伙伴 “各司其职”,托举冠军产品
宇树 H1 的胜利并非 “孤军奋战”,而是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 “协同作战” 的结果。从关节传动到机身材料,5 家企业的技术落地,构成了 H1 的 “夺冠基石”:
1. 关节传动:中大力德 + 卧龙电驱,撑起 “爆发力核心”
中大力德(行星减速器)
作为宇树关节模组的核心供应商,其定制化行星减速器专为 H1 的髋关节、膝关节设计,可承受高频次启停冲击,目前已实现批量供货 —— 正是这一零部件,让 H1 在加速时避免关节 “卡顿”,保持步态流畅。
卧龙电驱(无框力矩电机)
深耕电机领域 40 年的卧龙,为 H1 提供 “高爆发关节动力”:其无框力矩电机响应延迟仅 15ms,能快速匹配 H1 的步频变化;同时,卧龙通过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股宇树 0.1525%,形成 “投资 + 供货” 的双重绑定,目前占宇树电机采购量 35%。
2. 支撑与感知:长盛轴承 + 奥比中光,解决 “稳定与交互”
长盛轴承(自润滑滑动轴承)
机器人️关节的 “隐形支撑者”—— 其研发的滑动轴承具备 “高载荷、免维护” 优势,能支撑 H1 关节的复合运动(旋转 + 摆动),且制造成本比传统轴承低 20%;目前已与宇树签订订单,小批量供应关节部件。
奥比中光(3D 视觉传感器)
H1 的 “眼睛”—— 其 Femto 系列 iToF 深度相机📷️可在室内外复杂光线下精准测距,配合 Gemini 336 结构光相机📷️,实现 “厘米级环境感知”;作为宇树 3D 视觉的主要供应商(占采购量 72%),奥比中光的技术让 H1 能自主规避赛道微小障碍物,避免 “踩线犯规”。
3. 机身材料:金发科技,轻量化与耐用性 “双保障”
金发科技通过两点🕑️助力 H1:一是提供超耐温、耐磨的 PPA 与 PEEK 材料,解决机器人️关节长期摩擦的损耗问题;二是供应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让 1.8 米的 H1 在保证机身强度的同时控制重量。此外,金发科技还通过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股宇树 0.4575%,既是材料供应商,也是战略投资者。
行业透视:从 “赛事竞技” 到 “场景落地”,人形机器人️怎么走?
此次 1500 米赛事的意义,远不止 “冠季军归属”:一方面,它验证了国产人形机器人️在 “中距离运动控制” 领域的突破:H1 的自主奔跑、关节效率等指标,已接近国际顶尖水平;另一方面,产业链的协同落地(如减速器、电机国产化),也降低了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成本。
目前,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已从 “赛事走向实用”:H1 的技术已应用于物流仓储(自主搬运货物)、工业检测(高空设备巡检)等场景;
而中大力德、卧龙电驱等企业也在拓展更多客户,推动核心零部件 “通用化”,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下探,人形机器人️有望从 “高端竞技” 走进更多行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