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安徽省科学技术馆内人头攒动,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以下简称“SFT科普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此举行。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5000余所大中专院校和中学的约8.2万支团队、17.7万名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聚焦创新的竞技场上,参赛学生们纷纷展示他们的创意与智慧,诸如“羊语采集分析机器人️”和能“吃”掉海面油污的智能“魔鬼鱼”机器人️等作品,无不让人惊叹。这场赛事不仅让县乡地区的青少年自信地“触碰星空”,更展现了他们用创新方案回应现实挑战的智慧与潜力。
SFT科普创新大赛自举办以来,已经为近70万名青少年点燃了科技梦想。比赛不仅注重选拔“高精尖”人才,也为乡村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张晓萱和韩峻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是学校历史上第一批参加全国性科技竞赛的学生。尽管条件艰苦,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比赛现场,随着自制的未来太空车成功调试,孩子们爆发出阵阵欢呼声。老师陈康感慨道,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已经开始萌芽。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成为了校园里的热词,学生们纷纷询问能否参加明年的比赛,渴望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奥秘。
历届比赛中,青少年们不断打开脑洞,展现出无尽的创造力。贵州毕节的学子用“居家陪护犬”温暖空巢老人,西藏的学生利用智能系统守护高原的纯净,这些创新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才华,更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SFT科普创新大赛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奇思妙想的舞台,也为他们赋能,注入鲜活灵感。海南大学的梁丰研作为“老朋友”,今年以副教授身份带领学生参赛,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参赛经历,他表示,这场赛事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也激发了他对科研的热爱。
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毅看来,大赛通过“真实问题导向+前沿技术赋能”的模式,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将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有助于青少年科技报国的责任感。
如今,SFT科普创新大赛不仅挖掘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往届选手杨仕林和陈冠维分别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了大赛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中国三星副总裁张剑指出,SFT科普创新大赛旨在让青少年关注身边的现实问题,锻炼综合能力。赛事的成功不仅在于激发了青少年的创新热情,更在于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家素养。中国工程院院士付梦印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大赛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体现了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