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再生金属)
智联有色 数转未来 走深走实
——摘自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暨数字化转型推进会上的讲话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推动工业体系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数智化、智慧化跃升。有色金属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数智化转型不仅关乎自身高质量发展,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发展有色金属行业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数智化转型走深走实
针对目前有色行业数智化转型实际情况及工作挑战,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需求,建议从标准引领、技术突破、生态培育、分类施策、人才支撑五个方面推进。
强化标准引领,构建转型“坐标系”。标准是转型基石。要加快《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等标准落地,提供“转型导航图”;要针对铜、铝、铅锌、稀土等细分领域研制场景化标准(如电解铝能效优化标准、稀土萃取智能控制),让企业转型有章可循;要建立“数智化解决方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选择适配技术,避免盲目投入。
突破关键技术,补上“卡脖子”短板。聚焦行业痛点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在工业软件领域支持国产替代,推广自主软件,提升研发设计类软件国产化率;在智能装备领域开发耐高温、抗腐蚀的特种传感器和机器人️,适应特殊生产环境;在AI大模型领域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冶炼工艺优化、质量检测等行业大模型,推广遵义铝业经验,形成“一企创新、全行业受益”格局。
培育转型生态,激活“协同力”。构建“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主导、服务商参与”的生态体系。协会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提供“菜单式”服务;发挥好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作用,促进产业链数据共享、技术协同,在有色产业建立“矿山—冶炼—加工”全链条数据互联平台;要借鉴长三角经验,推动区域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实现“抱团转型”。
坚持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坚持数智化转型的因企施策。大型企业要积极建设“灯塔工厂”,探索智慧化前沿技术;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发“轻量化”解决方案,如能耗管控、设备维护等“短平快”项目,降低转型门槛;资源型企业要侧重安全管控和绿色生产数字化;加工型企业要聚焦定制化生产和供应链协同,通过“量体裁衣”确保企业转型“有收获、见实效”。
加强人才培育,夯实“智力支撑”。实施“数字人才培育计划”,通过“校企合作”“师徒结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数字工匠”评选,激励一线员工学习智能技能;建立行业专家库,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年培养数智化骨干人才超万人,逐步解决“人才荒”。
数智化转型是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全行业要凝聚共识、协同发力,以数智化赋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资讯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资讯监督:张 琳 010-63963867
资讯投诉:杨 璐 010-6396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