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新加坡AI现场@广西
“区域AI枢纽”与“广西桥头堡”的握手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座教授文勇刚为“AI体验官”介绍人工智能科研项目。
在当今世界的AI浪潮中,新加坡无疑是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而在中国,广西正以“不能缺席、不能落后”的决心,努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新高地。
在人工智能的全球坐标上,当“区域AI枢纽”遇上“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新加坡+广西”,两地将碰撞出怎样的未来?
8月初,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在新加坡且行且思,寻找答案。
融合应用,万物皆可AI
“在新加坡,AI已经成为最‘吸睛’的话题。”得到新商学新加坡授权运营中心负责人张恒对此深有体会。
这家来自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近期举办了几场关于AI应用和AI创业的交流分享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自去年落地新加坡后,该企业顺应本地发展趋势,很快成立了AI学习圈,致力于服务当地中小企业主,其中不乏初来乍到的AI企业初创者。
在这场由AI引发的技术革命中,新加坡正逐渐成为区域“关键节点”。英国权威统计机构发布的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指数,通过122个不同指标对8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评估,新加坡连续两年排名第三,紧随中美。
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这个国家基于自身特点有着长远的考量。有新加坡学者指出,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利用电脑来改善生活、提升生产力一样,人工智能的价值也在于此。
“科技隐入尘烟,智慧如影随形”。这是连日来“AI体验官”行走在这座花园城市的深刻感受。
在“世界最美机场”樟宜机场,外国访客入境全程自动化通关,没有拥挤的人流,无需漫长的等待,只要在现场平板电脑上简单录入个人信息,便可刷护照“丝滑入境”。
度假胜地圣淘沙岛茂密的棕榈树丛间,东南亚首款“车内无安全员”自动驾驶小巴,自由穿梭于酒店群。游客在站点招手上车,即可享受一段充满科技感的阳光海岸短途旅程。
市区各主干道旁,等待过马路的行人拍一拍红绿灯杆上的按钮,传感器便“指挥”红绿灯缩短等待时间;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仅需刷一刷卡,人行道绿灯时间则相应延长。
不仅仅是智慧交通,“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深刻改变这里的产业格局。
跨越山海,中国与东盟的交汇点——广西,同样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加速奔跑,数字技术正赋予八桂大地全新的使命担当。
当江浙沪的AI公司还在为跨境数据合规苦觅出路时,友谊关口岸的货车司机已熟练运用“跨境AI调度系统”实现无人化通关,让来自东盟的榴莲鲜果10分钟穿越国境线。
广西首府南宁,全区最大算力基地——五象云谷智算中心,服务器阵列在指示灯的闪烁中同时服务城市治理、智慧教育、政务处理等多个场景,部分算力资源还通过中国—东盟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为新加坡的科研项目提供支持。
日前发布的《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广西全面深化“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已形成覆盖农业、制造、医疗、交通、文旅、汽车、教育等领域的多元化落地生态。
“东盟地区对先进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多样化的应用需求,而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正蓬勃发展,致力于解决市场中的各类挑战,两者完美契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座教授文勇刚认为,广西处于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连接人工智能技术与东盟数字应用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勇刚说,从战略层面来看,广西可以将自身定位为中国人工智能能力适应东盟市场的技术整合中心,以及新技术在更广泛部署前进行应用验证的基地,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跨境产业生态。
AI体验官·观察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转化,深度赋能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实现技术普惠。
新加坡和广西都已经根据自身禀赋找到了发展人工智能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刻意追逐前沿科技的光环,而是聚焦应用场景,推动政府、企业与个人高效运用AI技术,创造更多发展机遇、营造更优生活环境,进而推动社会转型。
不仅如此,广西还凭借国家丰富的资源技术、面向广阔的东盟市场等优势,确立“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机会永远向求新求变者敞开,大步向前,迎头赶超,我们有信心!
筑巢引凤,政企如何共建AI生态?
新加坡以735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03万总人口,人口密度位居世界前列,但当“AI体验官”行走在新加坡街头,却不见拥挤的人潮,马路车流有序,鲜少拥堵。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
随着采访的深入,答案逐渐清晰。除了智慧交通的功劳外,分散在城市各处的产业园区也功不可没。事实证明,经过创新升级后的新型园区发挥了合理分配人流,带动各区域均衡发展的作用。
“AI体验官”在新加坡采访期间,多位受访者都提到了纬壹科技城(One-North)。这个地处新加坡西南、北纬1度的园区,正是“产城融合”概念的发源地。
在这里,产业园区早已不是“厂房+机器+工人”的简单拼凑,而是将产业与生活深度融合——集成传统工业园区的集中生产和城市的生活服务功能,成为一座集住宅、商业中心、高等学府、研究机构、休闲体育设施等于一体的活力社区。
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副署长林志佳介绍,纬壹科技城的设计理念在于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融合的设计理念,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商务人士提供有价值的交流空间和机会。
如今,堪称“新加坡硅谷”的纬壹科技城中,众多高科技人才及学者往来其中,全球顶尖的生物医药、资讯传媒、信息通信企业与数百家初创企业在此汇聚,成就了一个完善的智慧生态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园区发展新模式已经落地广西南宁。
今年4月,以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为蓝本的南宁国际科技产业城人工智能科创中心项目在南宁市青秀区正式开工。南宁市政府携手新加坡裕新国际集团,着力把项目打造为“产城融合、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高地。
据了解,人工智能科创中心项目主要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应用、新健康”三大核心产业,配套科技金融、文旅、新材料等多元化领域。
新加坡裕新国际集团董事长许添财介绍,科创中心将通过“基础设施+技术赋能+场景落地”三位一体模式,合作引进更多高端产业落户,推动南宁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核心节点。
目前,一批具有前瞻力的科技企业已签约入驻园区,积极布局泛铝基零部件、低空空域卫星抗干扰组件、全场景机器人️、无人机及无人驾驶等新产业、新赛道。
“南宁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构建了‘政企同心、产融共进’的创新生态圈,为技术转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位已签约入驻的科技企业创始人如此感叹。这恰恰印证了南宁正以“筑巢引凤”的姿态,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前来布局。
AI体验官·观察
想吸引怎样的“凤”,就要筑怎样的“巢”。要下功夫搞研发,就要为高科技产业活动创造适宜的土壤。
纬壹科技城的底层逻辑在于通过排列组合,让物理空间功能实现“最大价值”,激发出生产活动中的最关键因素“人”的归属感、探索欲、创新力,从而托举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
加强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合作、构建和完善AI生态,归根结底是要依赖于创新环境。从一片园,到一座城、一个省区,概莫能外。解放思想,灵活创新,因地制宜厚植产业发展沃土,则“广西集成”愿景可成。
开放共享,“高地”起势腾飞
漫步在新加坡中央商务区,“AI体验官”仿佛走进了一个全球AI巨头的“集结地”。从谷歌、亚马逊、IBM等跨国巨头,到字节跳动、希音等中国科技企业,各大公司纷纷在此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争相开拓AI产业新版图。
立足优势,合作共赢。新加坡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AI产业化落地,目前已有多家跨国企业在当地启动大型AI合作项目。
从“集成者”的维度看,广西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上与新加坡有不少相似之处。
文勇刚表示,广西的地理位置优势尤为突出,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东南亚数字应用的关键枢纽,可构建更先进的“沙盒”环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同应用进行试点,为东盟应用树立典范,从而加速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创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术大楼内,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制造企业在此设立实验室,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从新加坡的实践经验看,开发适用于东盟国家的应用场景并非朝夕之功,必须下沉到应用现场去实地了解情况和需求,对当地语言、文化、商业习惯、监管环境有深刻的理解。”文勇刚说,东盟多语言、多场景的特点,为广西与新加坡等地在大语言模型、跨境数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合作机遇。
为扩大熟练的AI技术人才队伍,新加坡专门设立国家机构“AI Singapore”统筹技术研发、产业转化与人才培养。“做人工智能并非都要清一色的高端人才,职业教育也大有可为,广西的职业教育有良好的基础,我们愿意向广西分享AI人才培养的经验,期待有机会与广西合作。”林志佳说。
林志佳认为,新加坡对东盟的辐射☢️力较强,广西可以主动“走出去”,到新加坡了解更多前沿信息,以促进“广西集成”与“东盟应用”更快落地。
2022年,出于业务发展的前瞻性考量,国内老牌智能语音巨头科大讯飞正式进军东南亚市场,将业务重点布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如今,科大讯飞将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各国的应用场景对接,“广西桥梁”至关重要。
近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自治区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科大讯飞东盟总部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应用合作,深度参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我们非常看好广西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常驻新加坡的科大讯飞总裁助理、东南亚大区总经理兼联合国人工智能委员会副秘书长黄金说,科大讯飞将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等优势,立足广西开展更多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研发业务。
AI体验官·观察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之时,有人置疑,广西发展人工智能有什么优势?盘点“家底”,广西有政策加持、有资源支撑、有场景落地,更有面向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
如今,广西以场景落地拉动技术迭代,以开放生态链接全球资源,以风险治理保障可持续性,通过构建产学研联盟和国际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网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当2700余家AI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蓬勃生长,当“同城1毫秒”的算力触手可及,广西携手各方共同勾勒的AI图景已徐徐展开。这条独具特色的“广西路径”,正破土而出,连接起中国与东盟的智慧未来。
(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东盟行新加坡报道组记者:谭卓雯、袁琳、苏津民、潘锦才、薛俊晖、罗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