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展馆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变革。场景还原技术,作为其中的关键力量,正逐渐改变着我们参观展馆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场景还原技术:开启沉浸式体验大门
场景还原技术,融合了多种先进科技,旨在通过高度逼真的环境模拟,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场景或自然环境中。它运用 3D 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多媒体投影以及物理场景搭建等技术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维度构建出一个全方位的沉浸式环境。
以 3D 建模为例,它能够精准地复刻文物、建筑以及各类场景元素,为虚拟场景搭建起坚实的框架。VR 技术则通过头戴式设备,将观众完全包裹在虚拟环境中,实现 360 度的自由视角探索,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AR 技术则是在现实场景的基础上,叠加虚拟信息,为观众带来虚实融合的奇妙体验。多媒体投影技术利用光影效果,在墙面、地面等介质上投射出动态画面,进一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优势尽显,引领展馆新潮流
01、增强沉浸感,提升参观体验
场景还原技术打破了传统展馆静态展示的局限,让观众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观众不再仅仅是隔着展柜观看展品,而是能够亲身融入到场景之中,与展品、环境进行互动,极大地增强了参观的沉浸感和趣味性。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观众对展览内容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使得知识的传递更加高效。
02、活化文物与知识,促进文化传承
对于历史文化类展馆而言,场景还原技术让文物 “活” 了起来。通过再现文物所处的历史场景,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物的用途、价值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自然科学类展馆中,复杂的科学知识通过逼真的场景模拟变得直观易懂。
03、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展示空间
场景还原技术突破了传统展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展馆可以展示那些因空间限制无法实体展出的大型文物或场景,也能够跨越时间界限,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同时,线上虚拟展馆的出现,让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观展览,大大拓展了展馆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多领域应用,赋能展馆魅力
在历史文化类展馆中,场景还原技术让古老的历史瞬间 “复活”。比如在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展厅中,通过 VR 技术,观众可以穿越回明清时期,漫步在故宫的宫殿建筑群中,欣赏宏伟的建筑、精美的宫殿装饰,感受皇家的威严与庄重。又如同中共一大纪念馆的 “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借助大空间自由行走、多人协同互动、高精度场景还原等技术,观众能够 “穿越” 到 1921 年的上海石库门,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共一大召开时的历史氛围,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再看三星堆博物馆的 “三星堆奇妙夜”,以文物特征为基础,打造出沉浸式游览体验。在序厅,“五位古蜀王” 的迎宾独白,瞬间将观众带入 3000 多年前的古蜀王国。在祭山图玉璋前,人神共舞的场景栩栩如生;青铜立人像前,“青铜军团” 展现出古蜀国的威武。这种对古蜀文化场景的高度还原,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古蜀文明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自然科学类展馆利用场景还原技术,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扇探索自然奥秘的窗口。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又见恐龙》XR 嘉年华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观众戴上 XR 眼镜👓,就能化身为恐龙探险者,在科考队员的带领下,乘坐 “时光电梯” 穿越中生代三纪。通过元宇宙技术、LBVR 技术,叠加全身动捕、实时渲染、高拟真建模、空间重定向等高科技手段,1∶1 还原恐龙时代的实景情境,让观众近距离观察不同种类的恐龙,感受史前世界的壮美。
企业展馆借助场景还原技术,能更生动地展示企业的发展历程、产品特色与创新实力。汽车企业的展馆中,通过 VR 技术,观众可以 “走进” 汽车生产车间,了解汽车从零部件加工到整车组装的全过程;还能在虚拟环境中试驾汽车,体验其性能与操控感。
场景还原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展馆的展示模式和观众的参观体验。它在历史文化传承、自然科学普及、企业品牌展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展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展馆将借助场景还原技术,为我们带来更多令人惊叹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们在探索知识与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