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特尔AI大赛看全局:别光“卷”模型了,应用才是真战场(英特尔科技大赛)

从英特尔AI大赛看全局:别光“卷”模型了,应用才是真战场(英特尔科技大赛)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被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的消息刷屏。这类大赛往往能反映出当前领域的技术前沿,同时更深一层,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风向。

在我看来,AI软件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回归,其重心正从“模型为王”转向“应用至上”。 过去两年,大家比的是谁的参数多、谁的模型跑分高。而现在,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用AI技术,无论大小,来解决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而这场转变的核心便是AI Agent的崛起、开发模式的“平民化”,以及企业级市场的全面爆发,这也是所有开发者和企业的机会。

1、从“卷”模型到“卷”应用,AI软件的价值回归

曾经AI圈的头条永远属于那些拥有惊人参数量的大模型。但热潮过后,市场又开始回归理性。大家发现,模型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工具,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全球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266.5亿美元💵,并有望在2034年增长至881.9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增长,驱动力绝不仅仅是模型本身,而是其上层无数的应用创新。

英特尔这次大赛的设置就很有代表性。它不仅有个人赛道,还有企业赛道,其中涵盖了“消费与商用领域”和“垂直行业与应用领域”,甚至首次增设了青少年组。这也清晰地表明行业鼓励的不再是单纯的算法竞赛,而是面向真实场景、能够落地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工业应用还是改善生活体验的消费级产品,AI的价值最终还是要在应用中体现。

放眼国内,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中国在AI领域的投入巨大,根据一份2025年的行业报告,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大语言模型数量已占全球总数的36%。模型数量已经足够“卷”了,那么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些基础能力转化为生产力。中国AI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025到2035年间将达到19.51%,这背后巨大的增长空间,正等待着优秀的AI应用去填补。

2、企业级AI vs 消费级AI:两条腿走路,但赛道不同

谈到应用,就必须区分两个截然不同的赛道,即企业级AI和消费级AI。我们手机里的智能助手、购物网站的推荐系统,就属于消费级AI,它们追求的是大规模、高并发和极致的用户体验。而企业级AI,则要解决的是生产、运营中的具体问题,比如供应链优化、金融风控、智能制造等,它更看重的是安全性、精准度、合规性以及与现有复杂系统的集成能力。

这两条赛道的目标和玩法都不同,消费级AI追求“好用”,而企业级AI追求“可靠”。英特尔大赛把“消费与商用”和“垂直行业”这两者分开,也正是对这一市场格局的精准把握。企业在2025年正加速将AI从实验阶段推向全面部署,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嵌入核心业务流程、带来明确ROI的解决方案。像通过AI进行预测性维护,或者利用AI优化客户服务流程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级AI的典型场景。

因此,对于AI爱好者和创业者来说,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市场至关重要。是想打造下一款爆火的C端应用,还是说想深入某个行业,用AI技术为企业降本增效?不同的选择或许就意味着完全不同的技术栈、产品设计思路和商业模式。

3、AI Agent:从被动“助理”到主动“员工”

如果说应用是AI的“身体”,那么AI Agent(智能体)就是赋予其“灵魂”的关键。Agent和我们熟悉的聊天机器人️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AI更像是被动的工具,主打一个你问它答;而Agent则是主动的执行者,你给它一个目标,它就能自主规划、调用工具、执行任务,甚至从中学习和适应。

这种“主动性”来源于其独特的“感知-思考-行动”的agent架构。这让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模型,而是可以连接外部数据源(通过RAG技术)和工具(如API)的开放系统。这让AI从一个“信息处理器”变成了一个“任务执行者”。我们想象一个场景,一个销售Agent可以自动分析CRM里的客户信息,筛选出高意向客户,然后调用邮件工具发送定制化的跟进邮件,并能够根据回复情况更新CRM状态。可以说,这已经不是助理,而是一个初级员工了。

而构建这样的Agent,传统上需要大量的API集成开发,这样下来技术门槛和工作量都不会小。不过行业正在探索更高效的路径,当许多平台还在依赖复杂的API来让Agent执行任务时,一些创新的方法正在涌现。有的平台像实在Agent智能体就在探索绕过传统API开发的技术,让Agent能更直接地与现有软件界面交互,这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复杂工作流中实现自动化的门槛。这种技术思路的演进也是推动Agent普及的关键。同时,像Google提出的A2A(Agent-to-Agent)协议,更是描绘了未来多个Agent协同工作的蓝图,其去中心化、高情境感知的特性,也和传统API的请求-响应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4、低代码/无代码:AI开发的“民主化”浪潮

目前市场上AI应用需求呈井喷状态,但专业的AI开发者永远是稀缺资源。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个矛盾?低代码/无代码(LC/NC)平台就应运而生了。它们通过可视化的拖拽界面和预构建的模块,让不具备深厚编程背景的业务人员(所谓的“公民开发者”)也能快速构建和部署AI应用。

而这股“民主化”浪潮的影响是巨大的。Gartner曾预测,到2025年,70%的新企业应用将使用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开发。英特尔大赛在技术支持中明确提到提供“从零代码解决方案到深度定制”的全方位支持,这也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呼应,这同时也意味着创意的价值正在超越纯粹的编码能力。一个懂业务的销售经理,可能比一个不了解业务的程序员,更能利用无代码平台搭建出一个实用的销售线索分析工具。

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更快地进行AI应用的原型验证和迭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试错成本。同时个人开发者和爱好者则可以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创意和逻辑本身,而不是陷入繁琐的代码实现。这无疑会极大地激发整个生态的创新活力。

5、云平台与生态之争

在AI应用化的大潮中,云巨头们早已闻风而动,它们的战场也从单纯的算力提供转向了平台和生态的构建。无论是国际上的AWS、Azure,还是国内的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他们都在全力打造自己的AI“军火库”和“生态圈”。

根据Canalys的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云市场,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占据了33%、18%和10%的市场份额。并且它们的策略高度一致,即向下提供强大的AI基础设施和模型即服务,向上提供丰富的开发工具、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市场,试图将开发者和企业都留在自己的生态里。

我们可以来看现实案例,百度智能云的“千帆”大模型平台旨在降低企业使用和开发大模型的门槛,其AI云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42%;阿里云则通过全面开源其“通义千问”系列模型来构建开放生态,其AI相关工作负载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华为云则提出了“AI for Cloud”和“Cloud for AI”的AI-Native战略,致力于用AI重塑所有云服务,并为AI开发打造最佳平台……这些巨头的布局,都在为AI应用的爆发提供土壤和养分。

结语

英特尔AI大赛这样的活动就像是一个信号弹,它告诉我们,AI的下半场已经开赛。而这场比赛的关键词不再是“更大”,而是“更好用”;不再是“技术有多酷”,而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从模型之争到应用落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从专家开发到全民创造,这几大趋势共同构成了2025年AI软件的宏大叙事。对于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无论是企业决策者还是个人开发者,这都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找到一个真实的需求,哪怕很小,然后用AI把它解决掉,这可能比追逐下一个SOTA模型更有意义。毕竟,技术最终的归宿,还是是服务于人。

特别声明:[从英特尔AI大赛看全局:别光“卷”模型了,应用才是真战场(英特尔科技大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宁夏智博科技取得反渗透取样箱专利,防止水管与反渗透设备连接处的水管产生弯折(智博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夏智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反渗透取样箱”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244014U,申请日期为2024年08月。该反渗透取样箱,包括反渗透设…

宁夏智博科技取得反渗透取样箱专利,防止水管与反渗透设备连接处的水管产生弯折(智博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干眼症的较好治疗方法(干眼症治得好吗?)

干眼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疾,特征是眼睛干涩、刺痛和异物感。治疗该病的方法多样,涵盖人工泪液使用、热敷、环境优化、饮食调整及药物介入。若症状持续,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干眼症的较好治疗方法(干眼症治得好吗?)

2025年纳米农药青年科学家交流会的通知(纳米农药技术成熟吗)

025年8月9日至11日,以“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纳米农药产业化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纳米农药青年科学家交流会在兰州召开。本次交流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

2025年纳米农药青年科学家交流会的通知(纳米农药技术成熟吗)

我的6TB企业硬盘被Win11爆了 教大家如何屏蔽Windows更新(4t企业硬盘)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巧应用】如果你的Windows 11电脑安装了KB5063878更新,我建议你赶紧先把它卸载了。这时候还没有结束,我们打开设置,选择Windows更新,在暂停更新的右侧,点击下拉,就…

我的6TB企业硬盘被Win11爆了 教大家如何屏蔽<strong>Windows</strong>更新(4t企业硬盘)

“杭州深夜再无‘晚安凡人’!《凡人咖啡馆》谷勇华病逝

上个世纪90年代,他的深夜音乐栏目《凡人咖啡馆》陪伴了无数听众,并被誉为“浙江电台流行音乐的代名词”。他用那句“晚安,凡人”陪伴了无数晚上的失眠者,却没能给自己留下一句告别。更多人则更深思地感叹:正是他坚守在…

“杭州深夜再无‘晚安凡人’!《<strong>凡人咖啡馆</strong>》谷勇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