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AI 标书神器已成为众多企业制作标书的得力助手。它们能快速抓取招标需求,提取关键信息,极大缩短了标书制作周期。然而,在使用过 10 款 AI 标书神器后,我发现有个功能最值得大家警惕 —— 内容重复问题。
部分 I 工具训练数据单一,这使得生成的标书内容容易 “撞车”。例如,一家建筑公司使用 AI 批量生成 10 份高速公路养护标书,技术方案重复率超 30%,被电子招标平台判定 “疑似围串标”,不仅损失 300 万保证金,还被列入 “失信名单”。AI 主要依赖网上公开的标书模板、行业报告等进行学习,一旦多人使用同一工具,就极有可能出现内容重复的情况。
AI 倾向于生成高频词汇和常见结构,无法深入理解每个项目的独特需求,导致标书缺乏个性化。像一家软件公司投标医疗行业项目时,用 AI 生成的标书中充斥着电商行业案例和解决方案,完全不贴合项目需求,最终落选。
为避免此类问题,企业可采取相应措施。比如,给 AI 投喂企业历史中标文件📄、项目案例等独家数据,生成个性化内容;对 AI 生成的初稿,尤其是技术方案、服务承诺等核心板块,进行人工深度润色,加入项目专属细节;定稿前使用查重工具,检测文本结构相似性等,将查重率控制在 10% 以内。
总之,AI 标书神器虽能提高效率,但我们不能盲目依赖。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时,一定要警惕内容重复等问题,合理运用 AI,让其更好地为我们的投标工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