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通讯员 袁珣
8月17日,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南通队对连云港队比赛在南通足球训练中心如皋基地举行。为了让球迷找到最优停车位,本次赛事如皋公安研发并启用了“通皋速达·苏超智慧泊车引导系统”,它通过全域数据畅通与秒级响应,实时守护着车流洪峰下的秩序动脉。
智能神经中枢:
从“停车难”到一键定位
8月14日,系统一经上线,曾让安保头疼的“绕场寻位”现象得以缓解,充分打通了球迷进场的“最后一米”。
这套“黑科技”融合雷达与视觉感知,通过智能探头实时扫描28个停车场,动态研判车流高峰并提前触发分流方案。球迷在前往球场途中,系统实时更新赛场周边停车场及余位信息,并建议最佳路线及预估停车时间,真正实现“即到即停”。
试运行期间,在软件园某公司工作的李先生,从东陈高速口使用该系统“一键导航”到余位还有420个的软件园停车场,最佳路线仅用时13分钟。他感慨:“这让停车像取快递一样精准高效!”
这一系统不仅提升了球迷体验,也有效缓解了赛场周边的交通压力,成为赛事智慧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零宕机运行:
数据风暴中的守夜人
顺畅的背后是严苛的前置验证。如皋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和大数据实战大队副大队长陈勇不仅是技术专家,更是团队的“主心骨”,他表示:“我们不是在建设系统,而是重塑观赛体验。”
研发团队秉持这一目标,模拟极端峰值场景,完成上百次系统压力测试,不断攻坚克难,化技术为实效。为避免“数据孤岛”,团队还联合交警等部门,打通数据接口,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与联动响应,构建起赛事交通管理的“中枢神经”。
从勘查点位到安装调试上线,团队在短短4天时间内,完成了28个停车场40台智能探头的紧急配套加装任务。团队成员姜高伟还分享了一次BUG修复经历:系统成型初期,因部分路段导航不准,副大队长陈勇带领大家连夜排查问题、轮流加班,终于在次日清晨成功修复。“大家虽顶着黑眼圈,但赶在正式上线前解决了问题,所有付出都值得了。”正是团队昼夜不息的坚持,才确保系统在上线前实现了数据峰值压力下的零宕机运行。
全域感知网络:
把平安写入数据洪流
2016年起,历经了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100余场的主场安保锤炼,团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能力。他们将监控全域覆盖,并与交警部门建立联勤中枢,实现信号灯动态调控、警力实时部署、协同配合交通引流。
“科技是骨架,联动是血肉。”陈勇对智慧安保应用深有感触。他们团队还通过迭代打磨,深耕监控网络,构筑无死角安防网,辅以多层级应急预案库,在历次突发情况应对中验证效能,让“智慧之眼”真正成为万人赛场的平安基石。
这次如皋公安研发的“通皋速达·苏超智慧泊车引导系统”,不仅是一套技术系统,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升级,它让数据成为感知城市的“眼睛”,让算法成为决策的“大脑”,让人机协作成为执行的“双手”。在未来的大型活动安保中,智慧安保与城市管理的融合将不断深化,推动城市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让群众收获更高效、更舒适、更安全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