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见习记者 沈可心 通讯员 丁晓乐
“00后”大学生如何用一张“纸”解决无人机行业痛点?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长沙蓝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林翰,带领团队研发出全国首创的“电光纸无人机起降平台”,成功破解了无人机在强光、暗夜等复杂环境下精准降落的难题。
近日,记者在蓝墨科技见到了这张厚度不超0.5毫米、重量仅约2.5公斤的特殊“纸”,其本领非凡:白天,其特殊光学膜层巧妙消除反光;夜晚,则变身为“空中灯塔”——白色区域发光形成高对比度类二维码图案,黑色区域保持暗色,引导无人机“认路回家”,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
灵感落地:
从课堂到实验室的破局之路
这份创新的火花❇️,源于2025年一次线上会议。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蔡林翰偶然得知,美团在布局无人机配送时,被“夜降不稳”的难题深深困扰。传统的LED灯带和投影方案,在夜间全域照明下难以形成清晰的识别边界,无人机如“蒙眼飞行”。身为材料专业的学生,蔡林翰敏锐意识到:“我们实验室接触的电致发光材料,或许能破局!”
在导师李梓维教授的引荐下,蔡林翰结识了光电材料研究领域的黄健华博士,并迅速组建起团队。团队的几个年轻人很快发现,传统LED灯箱全域照明存在识别精度低、功耗高、稳定性差等问题,于是果断转向轻、薄、柔的电光纸路径。在湖南大学材料学院和湖南省光电集成创新研究院的支持下,他们全身心投入“电光纸”夜降板研发。
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高端发光材料价格昂贵,10毫升就要1.2万元,团队不得不精打细算控制用量。经过无数次对配方和结构设计的优化,他们终于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一块仅重五六斤、功耗约15瓦的柔性平台,成本比主流方案低25%-40%,还能实现全天候可靠运行。
2023年夏,蔡林翰注册成立蓝墨科技,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正是“电光纸无人机起降平台”。
市场破冰:
用实力拓宽应用版图
产品有了,市场的冷眼却接踵而至。“一张‘纸’能当起降平台?”“学生做的,敢用吗?”质疑声中,蔡林翰选择用数据说话。他带着设备扎根美团深圳测试场,用连续数百次“零失误”的夜间精准降落记录,最终叩开了合作大门,拿下首笔商业订单。
除了市场认可难,蔡林翰和团队还面临着资源不足等诸多挑战,但他们从未退缩。“无人机行业前景热,可实际市场发展速度却跟不上热度,”蔡林翰坦言,“唯有不断沉淀技术、迭代产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闯——因为我们坚信,现在做的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如今,这张“电光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解决外卖无人机“最后一米”的精准归巢,到搭建深圳三甲医院紧急血样无人机快送通道(效率提升60%),再到参与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山区作业基站建设,蔡林翰团队用实际成果证明:把材料特性用到极致,就能在细分赛道闯出天地。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