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CB 制造领域,沉金工艺凭借其良好的平整度和可焊性,在高可靠性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沉金黑垫现象却如 “幽灵” 般困扰着工程师们。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焊点的可靠性,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 PCB 报废。下面,咱们就一起深入探究沉金黑垫现象的形成机理,并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沉金黑垫现象究竟是啥样?
沉金黑垫,简单来说,就是在化学镀镍沉金(ENIG)的镍层表面,出现了黑色或灰色的腐蚀区域。这些区域通常沿着镍磷(Ni - P)层的晶界分布,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别小瞧了这些小黑点,它们的出现,意味着镍层的腐蚀加剧,会极大影响焊点的结合强度,进而导致电子产品在使用中出现虚焊、断路等严重问题。
沉金黑垫是怎么产生的?
复杂的化学反应
沉金工艺涉及多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在沉金阶段,镍层与金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金离子被还原并沉积在镍层表面。但如果这个过程控制不好,就容易出问题。当镍层中的磷含量过高时,会形成富磷相,在金沉积过程中,这些富磷相区域的反应活性较低,导致金层沉积不均匀。而且,在后续的焊接或使用过程中,富磷相区域更容易发生腐蚀,形成黑色的氧化镍(NixOy),这就是黑垫现象的主要化学成因。
工艺参数的影响
工艺参数对黑垫现象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沉金溶液的 pH 值和温度。当 pH 值过高时,溶液中的柠檬酸等络合剂会发生去质子化反应,产生大量的镍 - 柠檬酸盐络合离子,这些离子会吸附在镍层表面,降低镍层的表面活性,抑制金的沉积,同时也增加了镍层腐蚀的风险。温度过高,则会加快反应速率,导致金层生长过快,容易出现粗糙、不均匀的情况,同样增加了黑垫产生的可能性。
材料本身的因素
PCB 基板材料以及镍层的质量也与黑垫现象息息相关。如果基板材料中含有杂质,在沉金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一些物质,影响沉金反应的正常进行。而镍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也很关键,过薄或不均匀的镍层更容易受到腐蚀,引发黑垫现象。
如何预防沉金黑垫现象?
严格把控工艺参数
工程师们要精确控制沉金工艺的各个参数。将沉金溶液的 pH 值稳定在合适范围内,比如 4.5 - 5.5 之间,温度控制在 80 - 90℃。同时,要合理调整沉金时间,确保金层厚度均匀且符合要求,一般金层厚度控制在 0.05 - 0.15μm。
优化材料选择
选用优质的 PCB 基板材料,确保其杂质含量符合标准。对于镍层,要严格控制磷含量,一般控制在 6% - 8% 之间,既能保证镍层的耐腐蚀性,又不会因磷含量过高引发黑垫问题。
加强过程监控
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对沉金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利用 X 射线荧光测厚仪监测镍层和金层的厚度,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金层和镍层的微观结构,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黑垫现象的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
沉金黑垫现象虽复杂,但只要深入了解其形成机理,从工艺参数、材料选择和过程监控等多方面入手,就能有效预防,保障 PCB 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电子产品的稳定运行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