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放散装置是一种基于 “先导放电” 理论的主动式雷电防护设备。它通过布置多个短针导体阵列,在雷云电场作用下提前产生电离通道,引导雷电流安全泄放入地,从而保护建筑物、电力设施等免受直击雷危害。以下是详细介绍:
工作原理
- 电荷提前中和:装置将传统避雷针较大的放电尖变为大量直径极细(约 0.2mm)、曲率半径极小的放散电极。根据电场强度公式,在电荷量一定时,电极曲率半径越小,电场强度越高。所以在雷云电场作用下,短针在积累少量电荷时就会引发高频、低能量的尖端放电,提前中和电荷,避免地电荷在被保护物体顶部积累。
- 阻止离子化通道形成:通过大量放散电极的小能量、高频率的尖端放电,避免地电荷在输电塔顶部积累,从而阻止雷击离子化通道的形成,减少雷击形成的可能。
- 引雷与散流:当雷电接近时,多个短针形成强烈电场吸引雷电。若雷击发生,装置通过短针引导电流至接地系统,分散雷电流能量,避免局部电位差过高导致设备损坏。
结构特点
- 导体阵列:由数十至数百根不锈钢或铜合金短针(长度通常 5-20cm)组成,呈辐射☢️状或矩阵式分布。
- 支撑基座:采用轻质耐腐蚀材料,如铝合金,固定短针,确保结构稳定性。
- 接地系统:通过低阻抗导体与地下接地网连接,泄放电流效率需符合相关标准。
架空线路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产品优势
- 高效防雷:拥有大量放散电极,数量可达数万至十几万根,分布密集,增加电荷放散面积和概率,能及时释放电荷,与传统避雷针相比,可有效降低雷击概率,尤其在接地电阻较高的场景中表现更优。
- 轻量化与抗风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重量轻且抗风载能力强,可抵御 55 米 / 秒风速,安装时无需改造原有杆塔结构。
- 安全可靠:全金属结构结合良好接地系统,确保雷击时电流安全导入地下,保障设备和人员安全。
- 长寿命与低维护:关键部件使用进口不锈钢,耐腐蚀性强,无需频繁维护,使用寿命可达 20 年以上,维护成本低。
类型
- 线状放散装置:适用于大面积、高度较高的构筑物防雷,如桥架、广播塔等。
- 点状放散装置:适合安装于天线抱杆上对通讯天线进行防护。
- 适用于小规模布局的放散装置:适用于只有一个安装点的小规模、轻重量布局而需要高水平防雷的场合,如雷达天线罩、小支撑塔等。
- 安装于建筑物顶部的放散装置:适合安装在原有传统避雷带(针)的地方,用于建筑物顶部的防雷。
应用场景
- 电力系统:广泛应用于输电铁塔、风电场集电线路、变电站等。
- 通信设施:可用于微波塔、移动基站、卫星天线📡等通信设施的防雷。
- 工业与民用建筑:在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厂、海上钻井平台等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
- 其他场景:还适用于机场雷达、桥梁、储油罐等大跨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