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铺展在华夏腹地。这里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从商周的更迭到汉唐的辉煌,无数朝代在此建都,留下数不清的文化瑰宝。
时光流转,如今的河南正焕发全新的活力。一场由5G技术驱动的新型工业化正重塑传统工业基因,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这里落地生根,推动产业飞速升级。
近日,《人民邮电》报记者实地走访河南多地,亲身感受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这片中原腹地如何生根发芽,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全新动能。
效率革命:
从分钟级响应到毫秒级协同
在豫北安阳,年产值200亿元、位列全国焦化企业前15强的利源集团正以5G为梭,编织传统工业的数字化锦绣。焦化生产的核心痛点在于五大机车(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电机车)的协同难题。过去,15名工人需在高温环境下手动操作,推焦误差大、效率低。改变发端于2025年,利源集团投入1.8亿元打造的5G+智慧工厂,将焦化生产核心环节——五大机车协同误差压缩至10毫米,通信时延压至35毫秒。过去15名工人在高温环境下的手动操作,如今通过5G,五车联锁系统实现精准控制,推焦效能提升5%,年产能增加50万吨。
郑州思念食品厂的变革成效同样显著。思念食品车间内,巡检机器狗沿预设路线灵敏巡更,载重十吨的AGV无人车与生产系统实时联动——巡检无人机、巡检机器狗及AGV无人转运车组成了无人作业“三件套”。近年来,思念食品大力投入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与产品创新能力。通过落地“5G+数智化厂区”项目,思念食品生产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生产协同效率提升30%。通过5G+工业网关实时分析设备状态,优化生产节拍与资源配置,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至95%。效率提高了,综合成本降低20%,人工巡检及设备维护频次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精准管控,年节约电费超百万元。
位于河南新乡的孟电集团水泥矿区,依托5G低时延特性,将远程装载60吨矿车的耗时从15分钟压缩至8分钟。记者在孟电集团智能化绿色集中管控平台了解到,三个5G基站信号覆盖整个矿区,确保了无人设备的低时延通信。“在理想状态下,时延控制在3~4毫秒,复杂地形也不超过20毫秒。”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产业拓展部解决方案经理柴庆新强调,这种毫秒级响应正在重构生产节拍。
安全赋能:
从人防到技防的质变跨越
安全生产的痛点正在被5G逐个击破。
利源集团曾面临“红焦落地即伤亡”的高危场景,如今,通过5G+北斗定位系统实现机车毫米级定位,极大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利源集团5G智慧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巡检时,凭经验、肉眼判断,现在在办公室就能进行精准控制,人力巡检减至1~2人,安全风险极大减小。利源集团办公室宣传干事宋冰鑫告诉记者,机器人️产品已在利源集团投入应用,目前主要承担配电室巡检任务。“一个机器人️能够代替三名工人,实现充电两小时、巡检两小时。”目前,该机器人️作业还在测试阶段,未来计划实现焦炉地下室机器人️巡检。
在孟电矿区,以前人工排查爆破区域需2人耗时2小时进行高风险作业,如今被5G无人机巡检取代。搭载红外热成像的无人机20分钟即可完成扫描,实时回传数据并自动识别危险区域生物体征。“电子围栏技术让安全防护无死角。”孟电集团高级工程师张强指着管控平台上的三维模型向记者介绍。
思念食品则通过5G物联网络,在十万吨级冷库建立全域温控感知网。温度传感器每10分钟自动预警,让曾经因温控失效导致的原料损耗风险极大降低。
当利源的数字神经网深入焦化设备肌理,当孟电的无人矿卡在夕阳下有序穿行,当思念的机器人️守护食品安全防线,5G技术正悄然改写中原制造基因。这场从效率量变到模式质变的产业变革,不仅培育出绿色低碳的新质生产力,更在数字经济赛道上跑出“河南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