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摄影,器材的选购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对器材的购买盲目而充满激情,认为只要买了好的相机📷️,就能拍出让人满意的照片来。然而,当买入相机📷️,等摄影学习的热情一过,却发现自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买来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并不如预期。于是就会后悔自己所买的相机📷️以及一系列的配套器材,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说说机身 镜头 滤镜 灯光附件怎样买会后悔。
先来看相机📷️机身,它是初学者进入摄影世界的第一件“大件”。面对种类繁多的相机📷️,不少人会不自觉地认为器材是越贵越好。于是,有些刚入门的初学者咬牙购入了全画幅旗舰相机📷️,心想既然要拍,就一步到位,省得以后的换机麻烦。但是,当真正拥有后,很快就会发现,在日常的拍摄中,相机📷️的很多高级功能,平时根本用不上。而且很多全画幅旗舰机型机身庞大笨重,不方便外出长时间的携带拍摄,以至于很多时候甚至都是在使用手机在拍摄,这反倒让原本应该频繁使用的相机📷️变成了负担。更令人懊恼的是,这些高端旗舰机型往往价格都比较贵,但实际拍摄出来的效果却与半画幅相机📷️拍出来的差不多。所以选择相机📷️时,选择相机📷️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买,而不是只凭价格的高低来确定相机📷️性能。
在机身之后,就是镜头了。与机身不同,镜头的种类更为丰富,从广角、标准到长焦,从定焦到变焦,每一款镜头似乎都在强调它的不可替代性。这就使得有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买入各种不同的镜头,特别是现在的国产镜头越来越多,价格也便宜,很多都在一千多元甚至几百元,这样更让人欲罢不能。但是一旦镜头多了后,每次拍摄在选镜头上就要花不少时间,而且因为贪便宜而买来这些镜头,初衷是追求性价比,结果发现镜头这些操作繁琐、兼容性差、画质不稳定,使用体验远不如预期。
还有的人可能预算充足,还会买入各种性能优异的镜头,如大三元之类的,但是买入后却发现这类镜头体积大,重量沉,而且自己并没有掌握这些镜头的使用技巧,因此镜头上的高性能,在照片中没有很明显的体现出来。所以买镜头时,不要贪多,够用就行。
接下来就是灯光设备了,我们知道,光是摄影的灵魂。可能很多初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与是在买相机📷️的时候,同时也热血沸腾地购买了闪光灯、引闪器、柔光箱乃至整套灯光器材。然而到了实际拍摄中,却发现这些灯光设备自己根本无法掌控,就单单一个闪光灯瞬间光的加焦头烂额,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而且像一些大一点🕐️的柔光箱,在几个平方的空间里根本施展不开。这对于拍摄空间有限或拍摄频率不高的拍摄者来说,灯光设备既难以经常使用,也难以收纳,因此灯光设备一般都会成为最先吃灰的器材之一。更重要的是,灯的价值不在于器材本身,而在于对光的理解。因此在缺乏控光能力的前提下买灯光器材纯粹是浪费钱。正确的做法是在对摄影控光有一定基础后,再根据需要来配置相应的灯光,这样才不至于买来就后悔。
最后就是各种滤镜,它是很多初学者最容易冲动购买的摄影附件之一了。由于滤镜价格相对较低,购买门槛不高,再加上种类繁多、外观吸引,很多人会在一开始就买下多个不同类型的滤镜,想通过加装滤镜来让照片看起来更有层次与氛围。比如常见的星芒镜、柔焦镜、渐变色镜等,虽然在特定场景下它们确实有用,但它们的适用范围很窄,一旦脱离特定拍摄题材,这些滤镜基本上就没用了。更何况,现在可以通过后期来模拟大多数滤镜效果,这就让很多滤镜就显得“可有可无”。像一些常用滤镜,比如ND或CPL,如果不了解其使用场景和正确用法,依然是发挥不了它的作用。
综上所述,摄影的本质,从来都不是只论器材,不谈技术的,而是用好手中的拍摄器材去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