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道超车!DPP光源绕开专利墙,网友:等我们满功率输出,美企就该慌了
大家好,我是晚风,热爱分享国际局势新闻,感谢支持
三年前,ASML的CEO曾经放过一句狠话:“就算把图纸给你们,中国也造不出EUV光刻机。”
这话说得很直白——不给你机会,更不信你有能力。背后,是几十年技术封锁的优越感,也是看准了我们在芯片领域的短板。
说实话,那段时间,芯片被卡脖子的滋味,咱都尝过。美国拉上小弟们一起封锁,高端设备不给卖,关键材料不给出口,连科研合作都掐断。中国工程师憋着火,但又知道,这口气得靠真本事才能还回去。
为什么要绕路走?
造EUV光刻机最核心的,是光源。国际主流路线是LPP(激光等离子体),但这条路的门票握在德国通快(Trumpf)手里——高能二氧化碳激光器技术、零部件、专利,全都死死卡死。
硬闯?你得花无数年去啃人家的专利墙,砸进去几百亿,结果可能还被告得倾家荡产。
哈工大团队干脆不走这条“高速公路”,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DPP(放电等离子体)路线。说白了,就是用电放出来的等离子体代替激光,这样不仅能绕过核心专利,还能在某些环节上少依赖西方供应链。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思路——不跟你死磕正面,而是找一条你没封死的山路,哪怕起步难,也能避开收费站。
第一束光,意义比功率大
2022年秋,哈工大团队首次点亮DPP光源样机。功率很小,只能做原理验证,但那一刻,实验室里不少人眼睛都红了。项目负责人李教授在汇报时嗓子都哽住:“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EUV种子。”
别小看这句话,“种子”意味着你有了从0到1的跨越,剩下就是时间和迭代的问题。
三年磨一剑,开始跑起来
2024年初,哈工大和国仪超精密集团合建的11亿元产线开始试运行,DPP光源功率稳定到30瓦。
和ASML商用的250瓦比,差距是有,但已经能让原型机通过关键测试。更重要的是,这个30瓦是完全自主可控的,没有哪一颗核心零件需要看外国脸色。
甚至有德国蔡司的工程师私下承认:“中国人解决电极腐蚀的问题,比我们估的时间快了五年。” 这句话比任何媒体报道都实在。
全国一起打“组合拳”
DPP光源是其中一条战线,国内还有其他路线齐头并进。
清华薛其坤团队在研究SSMB(稳态微聚束)光源,理论功率更高,而且完全绕开传统EUV路线;北航在搞三元计算芯片架构,跳出二进制的桎梏,芯片功耗能直接降到传统的40%。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项目,其实是在同时突破多个瓶颈,就像航天从长征五号失利,到空间站建成,不是单点奇迹,而是全国协同作战。
等我们满功率输出……
别急着和ASML比参数,30瓦到250瓦,中间是技术迭代,也是资金、人力的堆叠过程。更何况,我们是自己修路、自己造车,人家是几十年老厂的积累,节奏当然不同。
但只要跑起来,差距就会越来越小。而一旦有一天我们满功率输出,那些现在嘲笑的美企、欧企,第一个反应不会是笑,而是——慌。
网友的狠话
新闻一出来,网友的评论很直接:“换道超车这招妙啊,等我们功率拉满,美国自己都得先掂量。”
是啊,科技战不是短跑,是马拉松。我们不怕绕远路,就怕停下脚。三年过去,这条DPP路线已经走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段,剩下的,就是等它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一天。
到时候,那些说“中国永远造不出来EUV”的人,只能在历史里留下自己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