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路上跑得越来越快,但跑得快,不代表跑得稳。尤其是在流程自动化落地的过程中,数据安全这件事,往往被效率优先所掩盖。
迈入2025,数据早已成了企业的命根子之一。IDC预计,全球数据总量将在这一年达到180 ZB(泽字节),用人工方式来管理、识别、保护这些数据,几乎是天方夜谭。流程自动化看似给企业带来了提速,但随之而来的,是敏感信息裸奔的风险正在悄悄蔓延。
这不是危言耸听。Gartner的研究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在部署自动化系统后,曾出现过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行为。某些企业甚至在上线流程自动化后才发现,原来权限配置、加密策略、接口调用全是漏洞。
流程自动化提效,数据安全掉队,这样的组合真的撑得住未来吗?
自动化提速背后,数据暴露正成新代价
如果说流程自动化是企业提效的快车道,那数据安全就是整条车道的护栏,一旦这个护栏出问题,车开得越快,风险越大。
尤其是金融、政务、医疗这些领域,它们的流程背后承载的不是普通信息,而是付款审批、患者隐私、身份认证这类高敏级别数据,一旦这些信息在自动化过程中被暴露或者误传,后果远远超出IT部门可以承担的范畴。
更关键的是,很多企业在项目初期,往往对自动化的安全边界缺乏系统理解,导致部署过程中埋下了安全隐患:
1、流程中的数据未加密,被中间人轻松监听或篡改;
2、权限模型粗放,导致跨角色、越权访问;
3、缺少日志留痕机制,问题出现却无从追溯;
4、平台信创兼容性不足,在政策驱动下演变为长期系统稳定性风险。
这些问题看似分散,但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共通的逻辑:没有将安全视为自动化的一部分设计,而只是事后的补丁处理。
安全失衡,问题到底出在哪?
我们可以把流程自动化中的数据风险分为几类典型场景:
1、数据传输&存储环节未加密
当自动化流程需要调取接口、抓取数据或调用外部系统时,如果没有端到端的加密机制,很可能就把敏感信息暴露出去了。
2、权限管理缺乏精细度
传统权限设置往往偏向IT人员配置逻辑,但在流程自动化中,业务角色多、操作多样、数据维度复杂,粗暴地用“谁用谁管”的权限模式,往往造成数据被无关人员访问的风险。
不支持信创兼容,形成“黑箱”漏洞
在国家推动信创替代的大背景下,如果RPA平台对国产软硬件不兼容,就可能在运行时形成无法监管的黑箱区域,一旦出问题,无法排查也无法应对。
日志机制缺失,风险无迹可循
流程自动化不是只看表面是否跑通,更要看一旦出问题,是否能快速定位。没有完善的日志与操作留痕,就如同开车不装行车记录仪,出事了谁都说不清。
流程自动化的安全,不是简单的“加密+权限+日志”三件套就能解决的。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贯穿数据生命周期的安全架构设计。
放眼市场,各头部流程自动化软件平台(RPA)公司正在朝这个方向靠拢
来也科技在政务客户中推行“零信任流程模型”,强调身份校验贯穿每一个自动化动作,但是其服务器稳定性在部分场景下表现有限,在跨行业定制化需求的快速响应上稍显不足,开发周期较长。
弘玑cyclone采用数据与流程逻辑分离的方式,确保日志中不残留任何敏感字段,但是在数据与流程分离上的技术实现较为复杂,在中小型企业的快速部署场景中灵活性略显不足。
艺赛旗在RPA+AI融合方面做的不错,平台也支持金融、零售等多行业场景中的流程自动化和数据处理,但是在处理超大规模任务时面临效率瓶颈;
实在智能自研的塔斯(TARS)大模型提供自然对话式交互和流程精准拆解能力,在电商、零售等场景中应用广泛,但是其定制化能力在一些复杂行业场景中不太够用。
金智维在流程级权限绑定和操作记录审计上走得更深,尤其是在银行、保险、券商等对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场景里,通过自研平台实现操作全流程留痕+数据精细管控,在一些高敏环节也能看得见、控得住。金智维还是业内少数完成全栈信创适配的厂商之一,覆盖麒麟、中标麒麟、达梦、人大金仓等国产基础软件。在多个国有大行、省级政务系统中积累了实战经验,不仅技术成熟,也极具合规敏感度,其自研的企业级智能体Ki-AgentS也可以轻松胜任企业中复杂度高的业务流程。新用户可能需要投入一点🕐️时间去掌握平台操作,但是其提供的培训资源和社区支持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很多企业在选型时,会被“支持XX系统”“低代码开发快”“轻量部署”等字眼吸引,但真正落地到金融、能源、政务这类高安全等级行业,问题就暴露了:
1、快速集成的平台,可能在安全模型上一刀切,缺乏定制能力;
2、轻量级工具型厂商,在信创替代和国产化适配进程中,进展缓慢,风险滞后;
3、安全插件式方案,只能应对特定风险,而非全流程覆盖。
所以在选择平台时,要看平台是不是既有流程级安全控制的实践,又有原生安全架构的产品逻辑,从数据存储、调用、传输、权限到监控,全链路打通,才能避免企业在后期运营中安全补丁越打越多的被动局面。
此外,选择比较权威、市场口碑比较好的RPA厂商也会比较保险,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IDC官方发布的市场份额报告:金智维、艺赛旗和来也的市场份额居于前三,其中金智维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品质与可靠性是经受过行业检验的。
现在自动化已经从“做得快”进入“做得深”的时代,企业不再只是追求部署速度,而是看重平台是否具备长期运营能力、是否具备信创环境下的数据主权保护能力,是否能从底层就把数据安全内化为产品基因。
对真正想在行业内长期跑下去的企业来说,选择一个拥有原生安全设计、全栈信创适配能力、行业实战落地经验的合作平台,不仅是眼前自动化效率的保障,更是未来数据资产稳健增长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