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双向跨界”的行业大戏,正在消费电子领域激烈上演。
长期稳坐全球无人机市场头把交椅的大疆,正迎来一位风格迥异的挑战者——影石。后者刚刚发布的首款全景无人机A1,不仅试图改写市场格局,更直接瞄准了大疆的核心腹地。
一边是无人机巨头,一边是全景相机📷️霸主,两者正重新定义行业竞争的边界。
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引爆市场
2025年7月28日,影石突然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推出子品牌影翎Antigravity。短短两周后,“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A1揭开面纱,该产品亮相后,迅速点燃市场热情,影石股价连续两日实现“20cm”涨停。
据影石官方介绍,影翎Antigravity A1全景无人机以“全景+飞行”为卖点,最大特点是搭载2颗鱼眼镜👓头,通过拼接算法实现全景影像拍摄。简单来讲,该产品相当于一款可以飞行的全景相机📷️。
不同于传统无人机先构图再拍摄的方式,全景无人机在拍摄时可以采集到360度的画面,用户不用担心错过画面和重复飞行,后期可在360度画面中自由选取视角,这就意味着大大减少了操作难度。有博主直言:“航拍摄影的操作逻辑恐怕要从此改变了。”
同时,影翎Antigravity A1配套了飞行第一视角(FPV)眼镜👓,操作者在飞行时,可以通过体感手柄和FPV眼镜👓实现类似“第一人称飞行体验”(类似VR头显)的效果,用户可自由观测空中任意视角的画面。
公开信息显示,影翎Antigravity A1将于2026年1月正式发售,将组合发售A1无人机、Vision飞行眼镜👓和Grip体感遥控器,目前定价范围尚未透露。
是“抢蛋糕”还是“做新蛋糕”?
近期影石和大疆接连发布新品,双方都看上了对方的核心基本盘。尽管外界将影石视为无人机赛道的挑战者,但其策略并非正面强攻。
长期以来,大疆凭借技术积累与渠道优势,掌控着全球无人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部分高端市场甚至超过80%。但一家独大下,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产品创新不足、部分新品被指挤牙膏、操作门槛较高、体验不够友好……
在社交媒体上,小编就注意到有用户如此吐槽:“大疆在影像、无人机领域都有些求稳,新品迭代趋向是常规的性能升级,处于挤牙膏状态。”甚至有用户直呼:“求求影翎,一定要给挤牙膏的大疆一巴掌。”
但从影翎Antigravity A1的功能定位来看,影石目前似乎并没有试图与大疆正面争夺专业航拍市场,而是瞄准轻度玩家和内容创作者。这部分用户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拍得酷”“能不能玩出新鲜感”,而非“飞多高、飞多久”。
有媒体报道称,影翎Antigravity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全新的无人机品类和市场。该品牌源于一群航拍发烧友、专业创作者和创新工程师的共同热情。在他们看来,消费级无人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成熟品类,近年来参数升级达到新高度,但市场上仍有诸多未解决的痛点。
随着短视频和VR的普及,新生代用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专业航拍,而是更强调沉浸式和即时分享。影石的切入,恰好抓住了这一消费心理。
这种差异化打法,似乎让影石不仅仅是“抢蛋糕”,而是另起炉灶“做新蛋糕”,通过全景内容切入,引入无人机的“新玩法”,形成与大疆错位的竞争格局。
大疆多线出击,能否奏效?
面对影石的“搅局”,大疆坐不住了,连续跨界推出两款新品。
8月6日晚,大疆推出首代扫地机器人️DJI ROMO。在此之前,7月31日晚,大疆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而大疆的频频跨界也引发行业热议:大疆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小米,以“性价比+生态”做成行业“杂货铺”?
然而Osmo 360甫一发布就陷入“起雾争议”(见飞瞰财金8月5日报道大疆全景相机📷️陷起雾争议,影石CEO“神补刀”,行业大战将打响?),且不论全景相机📷️市场本身规模有限。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仅为50.3亿元,预计2027年增长至78.5亿元,市场规模较小且高度集中,影石占据近70%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即便大疆强势入场,短期内也难以动摇影石的绝对优势,也难以对自身偌大的盘子带来明显拉动。
过去,无人机竞争常常集中在硬件参数比拼,如续航、抗风、画质。而如今,行业似乎已逐渐转向“场景驱动”:谁能更好满足用户的创意需求,谁就更有机会赢得市场。而这恰恰是大疆的软肋。
同样,以创意拍摄为主要用法的全景相机📷️赛道,大疆的挑战不仅在于市场份额,更在于用户心智。若无法在“场景创新”上保持领先,即便产品依旧强大,也可能被年轻用户视为“老派”。
未来的无人机市场,或许不会出现“谁取代谁”的戏剧化转折,但随着全景体验、沉浸影像和AI创作的兴起,新的增长空间会打开。这是一场关于未来影像生活方式的较量,而真正的胜者,终将是最能理解用户、创造新体验的那一方。
飞瞰财金
穿透商业迷雾,解读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