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屏幕前的光影逐渐被代码编织的虚拟形象取代,当“不露脸”的声线成为流量新宠,虚拟主播正以“声音造梦师”的身份丰富直播生态。这个靠声音编织奇幻世界、用虚拟形象传递情绪价值的新兴赛道,藏着太多颠覆想象的创意与活力。近日,记者深度探访了虚拟主播团队,解锁声音背后的潮流密码。
与粉丝实时互动的“声”动现场
夜幕降临,钱多多团队的虚拟直播间光影流转,一场声音的狂欢正在上演。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直播套路,每个主播顶着原创的虚拟形象,带着专属声线——甜妹音、低音炮、戏精嗓轮番登场,开盲盒般给观众持续惊喜。作为直播间的“定海神针”,主持人都是声音界的“高情商玩家”——当主播唱歌到副歌时,突然被汪星人“抢麦”,他们秒切互动模式:“家人们猜猜刚才的‘神秘和声’来自哪位主播?”配上搞怪音效,瞬间把“翻车现场”变成名场面。
抖音平台成为这场声音派对的主舞台,各类声音玩法在此轮番上演,与粉丝实时互动乐趣十足。唱歌环节里,主播们凭借多变声线化身“线上歌者”,用一曲曲或深情或动感的演唱为粉丝们打造专属“云端演唱会”;PIA戏即兴飙戏引爆创作欲,堪称大型“声”临其境现场——甜妹突然切换霸总音反串,中性音用萝莉音演绎萌宠,即兴发挥的台词让粉丝直呼“比追剧还上头”;你说我猜、成语接龙等声音游戏则化身线上团建神器,尤其是声音版“逛三园”游戏,全程考验反应力,欢乐互动不停歇。
团队创始人钱多多表示,像这样的直播,每场持续2小时,团队最多时同时开启4场直播,单场8到9位主播接力“发声”。主播们每天人均2到5场直播,用声音延续粉丝的快乐时光。
赋予角色灵魂的“声”工巧匠
如果说直播是声音的即兴秀,那配音与有声读物便是声音的精细雕刻。一部优质有声内容的诞生,始于细致的前期筹备。钱多多表示,平台剧本分“普品”和“精品”,前者由8到10人组队“声演”,后者则由30人豪华阵容打造听觉盛宴。
拿到剧本后,画本老师根据主播们声线特色分配角色,录制阶段,主播依据台词完成初录后,审听老师会严格筛查杂音、口水音及台词错漏;无误的干音交由对轨老师拼接后再次审听,最终由后期团队加入特效与音效,经过终审后才算完成整个作品。精品项目更是双审听“护航”。最值得一提的是,听众耳中自然流畅的对手戏,实则是主播们各自录制后由对轨老师拼接的成果,并非实时对话,“配音中,对象感是灵魂,”钱多多强调,“即使面对空气,也要想象角色在眼前。”
常见的剧情类短视频作品,更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录音前需组织线上集体走戏,尤其是重要角色需提前熟悉彼此的声线与语速;录制时还会特意预留空间,为后期剪辑留足余地。
为贴合不同场景的情感需求,主播们往往需反复打磨。一段3分钟的内容,可能要耗费1小时,录制20甚至30遍才能选出最佳版本。润喉糖因此成了她们的“续命神器”。为增强代入感,还需在话筒前配合演绎动作:一场逃亡戏,主播要真实狂奔,演绎呼吸节奏;配小甜剧时全程嘴角上扬,连声音都带着甜味。
直抵人心的“声”情陪伴
钱多多从小便有个演绎梦,因影视圈资源有限转向声音演绎,继续追逐梦想。在她看来,声音演绎的魅力在于能抛开外界眼光,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专注表演、放飞自我。
谈及行业兴起,钱多多有着深刻的见解。她认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娱乐需求日益增长,而声音的陪伴可以与其他活动同时进行,睡觉时还能助眠,完美地契合了现代人对时间高效利用的需求。同时,这个行业包容度高,一般学习1到3个月配音课程就可以入行。“经过配音训练,每个人能解锁4种声线。”许多人将爱好炼化为专业技能,靠声卡、麦克风等简易装备居家办公,把声音事业做成兼职或副业。“不露脸反而让人专注声音本质,”钱多多解释,“虚拟形象剥离了外貌评判,让不同年龄、性格的人都能找到投射对象。”声音成为最自由的载体,每个人都能在声音里活成理想中的样子。
在钱多多看来,虚拟主播最潮的魅力,在于“反差萌”,团队中的两位领袖人物,就是最佳例证。短发帅气的诺啊诺有着中性低音炮声线,气场全开却藏着一颗钟爱蜡笔小新的童心,她将声线、性格与虚拟形象的标志性大衣斗篷完美融合,带来视听双重惊喜;秦安安的虚拟形象身着华贵晚礼服,声音却能在御姐、萝莉、少女间自由切换,人称“行走的万花筒”。她性格温柔直率,多样性的声线与洒脱的个性借虚拟形象放大,为听众提供满满情绪价值,成为快节奏生活里的温暖慰藉。
从直播时的即兴表演到配音后的精细打磨,从虚拟形象的反差萌到声音经济的无限可能,这支专业的团队用她们的热情证明:潮流从不止于表面,那些藏在声音里的热爱与匠心,才是最动人的破圈密码。未来已来,而声音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周卉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