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的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川金象)
D区智控中心
大屏上的数据已经开始“说话”
温度、压力、流量、碳排、能耗等
参数实时跳动
工作人员轻点屏幕
调整三聚氰胺装置的生产节奏
“过去靠经验,今天让数据先开口”
这家传统化工企业
是如何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
今天,一起来看——
把“各说各话”
结成“一张网”
位于眉山高新区的川金象,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边缘云+自有云”的技术架构,把采购、制造、仓储、物流、销售、环保、安全等环节串成了一张智能化的“网”。数据共享率超过90%,关键设备效率提升20%,非计划停机减少35%,同产量下现场操作人员减少30%……这些数字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整个生产方式的革新。
智控中心操作台。
绿色与安全
不是“附属品”
危险源、作业票、人员定位与MES打通,异常分级预警直达现场;废气、废水、固废在线监测,治理参数按趋势自动微调。转型以来,该企业单位能耗下降10.3%,碳排放减少8.7%,环保达标率超过100%。当环保曲线出现“抬头”时,系统会自动给出调参方案,一个确认就能让指标回归正常区间。
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川金象坚持“以终为始,用数据做经营;以绿为底,把安全做成能力”的理念,从数据治理、班组重构、场景应用等多个维度同步推进。川金象建立统一的主数据管理体系,培养既懂工艺又懂数据的复合型人才,确保每一个AI模型都绑定具体的节拍、能耗或良率的明确目标。
川金象工业区。
如今,入选“2025年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典型实例企业”的川金象,正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下一步,川金象将构建全流程数字孪生工厂,让AI深度参与排产、能耗分配和维保计划,并与上下游企业形成数据协同的产业生态。“入选不是终点,而是标准的起点。我们会继续做深工艺优化与能源管理,让每一度电、每一吨蒸汽、每一立方天然气都用在刀刃上;同时把安全与环保做成组织的‘肌肉记忆’,让确定性成为金象的基本品质。”饶江雄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家企业持续创新的决心。
在传统化工行业
面临转型压力的今天
川金象的实践证明:
数字化和绿色化不是选择题
而是必须协同推进的必答题
当 数据开始“说话”
当 绿色成为“底色”
传统化工企业
也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编辑:郑路亚
二审:陈航
三审: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