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2009年10月),微软发布了Windows 7,广大用户的迫切期待已经显而易见。很多人在整个Vista时代一直坚守Windows XP,但这一次不同了:Windows 7承诺将是一次真正值得的升级——它带着华丽的硬件加速Aero Glass(玻璃特效)风格,看起来流畅,用起来顺手。我认识的每个人都爱它,都想拥有它。
收拾Vista留下的烂摊子
2006年,Vista刚发布时简直一团糟。为了增强Windows XP的安全性,微软抽调了大批开发人员进行Service Pack 2的开发,被迫从Longhorn项目(XP原定的继任者)抽身,最终Longhorn夭折,微软只能在其基础上重新开发了Vista。
Vista发布时问题百出,贴着“支持Windows Vista”标签的电脑根本跑不动这个系统(这还引发了集体诉讼),系统本身没完没了的安全提示更是被苹果当众调侃。2007年,我惊恐地发现新攒的两台电脑(AMDAthlon 64X2 3800+和Intel酷睿2 E2140,搭配7600GT显卡)升级Vista后开始肉眼可见的“掉帧”,没多久就头也不回重装了XP。
当时的软件也没准备好,Windows安全提示之所以烦人,是因为很多桌面应用没适配Vista新的用户账户控制(UAC)安全机制——毕竟在XP时代,大家习惯用管理员权限运行所有程序。而Vista新的驱动架构虽然有进步,却栽在了那些不够稳定、尚未适配的驱动上。
不过这些问题后来慢慢解决了:微软通过Vista的ServicePack 1修复了不少漏洞,硬件和软件行业也在进步。到生命周期末期,Vista已经比刚发布时顺眼多了。
但第一印象太重要了。尽管微软也试过扭转公众印象,但始终没能让用户大规模升级到Vista。微软需要新的品牌——于是Windows 7来了。
Windows 7发布前的热潮
我还记得当时对Win7发布有多期待。如今回望,说实话:虽然像我这样的用户嘴上说XP用着挺好,但在Win7发布前的那几年,心里早已盼着些新东西了。
XP确实很成功,但到2008、2009年,它已经显得过时了。苹果的MacOSX有硬件加速的Quartz图形界面,Linux用户有Compiz桌面特效(我当时既用Linux也用Windows,清楚地记得XP的桌面界面有多老气)。
而Windows用户呢?要么用已显陈旧的XP,要么用一团糟的Vista。就算Vista后期还行,谁会为一台运行良好的XP电脑重装Vista呢?
我有个朋友在Win7正式发布前就装了测试版,他说哪怕是测试版都很稳定!还分享了截图,看起来惊艳极了。我跟着倒计时,满心期待,最终物超所值:Win7承诺打磨体验、兑现Vista的宣传:更现代的驱动架构、华丽的Aero Glass桌面、大幅提升的安全性,还不会被没完没了的弹窗骚扰。
Win7继承了Vista的优质遗产
微软的高招,是拿Vista做底子,然后升级Windows 7。换个新名字、新设计、新故事,就推出了“新一代Windows”——它保留了Vista的精华,却更稳定、更精致。
Win7的Aero Glass界面至今被很多人怀念,后来微软用Win8的扁平化风格取代它时,不少人都不开心。其实Vista发布时也有Aero Glass,只是Win7的版本更出色、更精致:早期Vista电脑上,玻璃特效常常卡顿;而Win7不仅视觉上更克制(少了夸张的高光),也提升性能了,用起来丝滑流畅。它不只是感觉更流畅,而是实实在在地进步。
Vista引入了Windows显示驱动模型(WDDM),相比XP的XPDM是全面升级。WDDM让显示驱动系统现代化——不仅支撑了Aero Glass特效,还提升了安全性、性能和稳定性。有了WDDM,显示驱动崩溃后能重启,不会让Windows蓝屏;更新显卡驱动时,甚至不用重启系统。Vista搭载的是WDDM 1.0,Win7则升级到1.1——更精致、性能更好,却是在Vista的基础上延续。
Vista首创了用户账户控制(UAC),而Win7对其做了大幅改进,这套机制至今还在用。核心思路是:程序不能未经允许就随意操控整个系统。Win7没有抛弃UAC,而是优化了默认设置,减少了弹窗;第三方应用也更适配UAC,触发提示的次数少多了。
此外,微软还加入了UAC调节滑块(这个设计一直保留到Win11)。Vista的UAC提示只有“开/关”两个选项,而Win7允许用户调低安全警告⚠️的频率,比Vista聪明得多。
Win7还是微软首个打破64位系统普及壁垒的操作系统。XP最初只有32位版本,后来微软推出过64位版,但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开发,对驱动和软件的兼容性差,没多少人愿意用。
Vista虽然同时提供32位和64位版本,但发布时很多硬件都没有64位驱动。到Win7发布时,64位Windows终于迎来了黄金时代:只要硬件支持,出厂预装的Win7基本都是64位;厂商配齐了驱动,大部分应用也能完美运行。
Vista还有不少其他功能:实时文件📄搜索(能索引硬盘内容)、BitLocker驱动加密等安全功能,以及现代化的电源管理和网络功能。这些都在Win7中得到优化,很多用户也是在Win7上第一次体验到它们的好处。
Win7对Vista的重大改动
但Win7不只是“磨了层皮”的Vista。它有不少重大改动,还新增了很多功能——其中不少至今仍在Win11中使用。
Win7的任务栏对XP和Vista用户来说都是大变化。微软称之为“超级任务栏(Superbar)”,它整合了快速启动栏(用于启动应用)和传统窗口切换器的功能。这就是如今Windows任务栏的雏形:图标既能启动应用,也能切换到已打开的窗口。
另一个全新功能是“Aero Snap(分屏)”。这个窗口分屏功能最初在Win7中带着Aero标识亮相。把窗口拖到屏幕左右侧(或按Win+左右箭头键)就能自动分屏,在当时是界面设计的巨大进步,至今仍是Windows多任务操作的亮点。要知道,在Aero Snap出现前,Windows用户要么靠第三方工具(比如至今仍在有人用的Fancy Zones),要么只能费力地手动调整窗口大小。
在相同硬件上,Win7的运行速度也比Vista快得多。性能提升几乎覆盖了系统的方方面面:系统内存占用减少,让应用运行更流畅,虚拟内存分页也更少;启动速度更快,很多后台服务要么按需启动,要么等桌面加载完成后再启动,避免了启动时的卡顿;Aero界面经过优化,既流畅又高效——玻璃特效终于名副其实,不再是拖慢显卡的花哨累赘。底层的诸多改进,最终让Win7的使用体验大幅提升。
而且,这不仅关乎普通用户,当时Windows XP在全球企业的IT系统中应用实在太广泛了,很多企业坚持不升级,理由是关键应用必须依赖XP。也许正因如此,XP的支持直到2014年4月8日才结束,微软甚至在2017年、2019年再次为Windows XP提供过扩展支持结束后的补丁。
为此,微软在Win7专业版、旗舰版和企业版中加入了“Windows XP模式”。这是个易用的虚拟机方案(基于Windows Virtual PC),能提供一个XP虚拟环境,直接在窗口中运行——不用手动安装配置XP虚拟机,也不用操心授权问题。即便很少人用这个功能,“Win7能跑XP模式”这个卖点,也让人们觉得微软在认真倾听用户需求。
Win7:微软亟需回归的那条正轨
说到底,Win7就是更精致、更完善的Vista——核心没变,却多了很多好功能。Vista发布后,很多“钉子户”发誓要永远守着XP,其实无非是因为Vista太烂——今天的Windows 11再次出现了这种声音,微软有必要彻底反思。
微软没要求用户原谅Vista,而是拿出了一个更精致的“Windows未来愿景”——那就是Win7。它成功改变了人们的想法:这个带新安全功能、支持GPU加速桌面的现代系统,原来正是大家想要的。
Win7之后,Windows的未来一片光明。我还记得当时期待着Windows的下一步。可惜,微软紧接着推出了Win8——删掉了开始按钮,试图在Windows上套一个iPad式的界面。用屁股想都知道,传统桌面用户会怎么反应。
但在Win7发布时,没人知道Win8会是那样。那时的Windows,正朝着所有人都认可的方向进步。作为Windows用户,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在上篇文章中把Windows XP称为“分水岭”,而Windows 7则是微软在这40年操作系统史上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