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公布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这份名单通过综合考察,为了选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
在通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集团CTO兼首席科学家李学龙,入围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入围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纵目观通信人物专题,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这位通信领域的深耕者开讲。
王晓云是谁?1968 年出生的王晓云,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通信专业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通信圈。
王晓云从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做到院长,再到集团技术部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如今已是中国移动总工程师。要知道,这可是三大运营商近些年首次重设的集团总工程师岗位。
不光职位硬核,她的 "头衔" 也很亮眼:中共第十九届、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拿过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在通信这个男性♂️居多的领域,她硬是靠实力拼出了一片天。
她改写了通信产业格局王晓云的核心贡献,在于攻克了 TDD(时分双工)技术的世界性难题,推动中国通信从 “跟随者” 变为 “引领者”。
早年通信领域由欧美的 FDD(频分双工)技术主导,我国网络受制于人、产业一穷二白。TDD 技术虽在频谱宽带化、灵活化上有优势,却因干扰问题无法大规模组网,被视为 “边缘技术”。
王晓云带领团队历经多年攻关,提出全新 TDD 组网架构:通过 N 频点组网提升接通率,用双极化天线减少设备尺寸和重量,联合产业链协同创新,最终突破 TDD 干扰控制技术,证明了 TDD 大规模组网的可行性。
为让技术走向世界,她推动 FDD/TDD 融合发展战略,创新提出帧结构融合框架,实现两类技术 “共芯片、共平台、共基站”,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这一突破让 3G 时代的 “边缘技术” TDD,在 5G 时代成为全球主导技术,我国 5G 技术专利占比超 35%,单用户峰值速率达千兆比特每秒。
现在你用 5G 刷视频、逛直播,背后就有她的功劳。
这些成果不仅融入生活,更已深度融入产业,5G 已覆盖 97 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 86 个,应用案例超 5 万个。
例如在四川,四川移动和微网优联一起打造的全国首家3C行业5G-A智慧工厂,将高速网络融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用更低的成本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在广东佛山美的工厂,机器人️与 AGV 小车借助 5G 专享专网无线🛜协同作业……
逆袭的背后,全是不为人知的拼王晓云回忆技术攻坚历程,王晓云曾用 “红缨枪与机关枪” 比喻我国通信技术的起步困境:3G 时代,咱们的技术刚起步,设备又大又笨,接通率只有 62%,外面质疑声一片。
王晓云和团队就跟技术 "死磕",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硬是把接通率提到 99%,让基站受干扰的概率从 40% 降到几乎可以忽略。
到了 4G 时代,面对美国技术的竞争,她又带着大家杀出一条血路,让咱们的 TD-LTE 成了全球主流标准。
王晓云说过一句话:"干国家需要的事,坐得住冷板凳。" 这句话里藏着中国通信人的密码。
从 1G 时啥都没有,到现在 5G 领先全球,她和同行们就像爬梯子,一步一步把中国通信抬进了世界第一梯队。
如今她又在带队搞 6G,琢磨着未来怎么让通信更智能。就像她所说:"世界通信的星辰大海里,中国得有自己的坐标。"
正是这份劲儿,让咱们从追着别人跑到领着别人跑。这样的科学家,值得我们点个大大的赞!
————
码字原创不易,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纵目观通信,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更多通信趣事欢迎来聊。图片和数据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