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作为聚焦“人工智能+劳动教育”的国家级综合性赛事,通过“智能设计”“传统技艺数字化”“产教融合创新”三大核心赛道,全方位呈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转型实践成果,对于推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大赛决赛正在怀仁市第三中学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33个省市区近万名选手齐聚一堂,怀揣着对劳动技能的热爱与追求,在为期一周的赛程中展开激烈角逐,共同展示新时代技能人才风采。
大赛期间,怀仁市第三中学的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创新氛围。选手们进行反复测量与精心拼接,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仔细推敲和精准把控,每一个步骤都凝聚了智慧的结晶和创新的火花❇️。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劳动精神与创新意识。怀仁市城镇第六小学校学生生潘春颖说道:“这次参赛最大的感受是动手又动脑,从设计方案到实际操作,每一步都得反复试错不仅学到了劳动技能和智能设计的知识,更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劳动不只是动手,还能结合智慧创造价值,以后会更愿意在生活里尝试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决赛以“智能驱动、创新实践”为核心,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新兴产业方向,设置了绿水青山——无碳小车、负重致远——创意结构、君子六艺——智能机器人️等10个比赛项目,覆盖了当前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
怀仁市城镇第二小学校学生孙紫硕参加完比赛后,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感受:“我们这次小学高年级组的比赛项目主要是围绕轻量化,高承重的创意结构设计的,比赛的过程虽然紧张,但也充满了乐趣。我们小组分工明确,大家齐心协力,比赛结果只是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据了解,怀仁市18所学校78个组19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决赛场上,孩子们用智慧火花❇️点亮设计的蓝图,用双手赋予材料以承重千钧的力量,怀仁市已然成为一片孕育未来创造者的热土。
作为此次决赛的承办地,为了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专业性,怀仁市精心挑选并组织了60名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中小学教师担任裁判工作,同时,还积极招募了60名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志愿者,统筹公安、民警、消防等后勤力量,全部投入到赛事的各项服务工作中,确保整个赛事能够在高效、有序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近年来,怀仁市始终坚定不移地将教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支撑、人才为核心,紧紧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全面系统地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共兴,逐步构建起了一个教育、科技、产业、人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
怀仁市第三实验小学老师苗艳玲向记者介绍:“我们学校平时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开设了智能制造,手工制作等一系列的劳动技能课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连续两年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次比赛我校派出了10名参赛选手,希望他们可以拿到一个好的名次。”
本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是怀仁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将为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股强劲的技能人才动力,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坚实基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不仅是一场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生动的教育实践,它在无数年轻的心灵中悄然播下了热爱科学、崇尚劳动、勇于创新的种子。随着决赛的深入,这场贯穿人文精神与科技锋芒的青春盛宴,不仅为怀仁标注了全国劳动科技教育新坐标,也为强国建设播撒下一片创新的星火,将持续见证中国青少年从劳动中淬炼智慧、于协作中开创未来的蓬勃力量。(赵万洋 熊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