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记者从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获悉,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协调下,广西分层次多渠道谋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自“十四五”初期的141座增加到2025年8月的389座,基站间距缩短至20—30公里,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定位平均时长从90秒紧缩至10秒内,定位精度及服务可靠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介绍,广西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是广西基于国产北斗的现代测绘基准的重要基础设施。截至2025年8月,广西争取国家级高标准站13座,联动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周边邻省站点37座,共享电网、地震、交通等行业基准站145座。最终完成设施优化复用254座,节约新基建建设资金超过9000万元。
目前,广西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已实现设备北斗化,终端用户接收到的平均卫星数目从30颗提升到50多颗,其中北斗卫星25颗。广西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除了为社会大众提供基础的实时厘米级、亚米级和事后毫米级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外,还集成了北斗+广播、北斗+地灾、航道+北斗、地震+北斗、气象+北斗、无人机+北斗等多种创新性跨界技术和实景应用。
作为推动广西北斗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之一,广西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广泛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地震、水利、交通、农业等30多个行业和全区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为广西数字城市建设、军民交融开展、应急管理等提供了基础保障。(记者唐广生 通讯员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