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字节跳动旗下的免费短剧平台——红果短剧,6月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2.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9%,首次超越优酷等长视频平台的2亿月活量。
越来越多微短剧作品的观看量也突破了10亿次,这种现象已经不再是个例。短小精悍的微短剧,以其紧凑的剧情和鲜明的角色设定,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议,并迅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热度。
微短剧的“爆红”并非偶然,它正好契合了当代观众的消费需求。简短的时长和迅速发展的节奏,使得观众无需投入大量时间就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轻松填补碎片化时间中的“空白”。此外,微短剧的“竖屏”格式恰好适配移动设备,观众可以单手操作,随时随地进行剧集切换。这种“即点即看,随时随地”的体验,完全打破了传统视频内容的时空局限,使微短剧能轻松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们随手可得的娱乐选择。
不过,虽然微短剧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越了长视频平台,这种现象可能只是暂时的,但我们可以毫不怀疑的是,碎片化、竖屏化和即时化的内容消费模式已经全面占领了市场。
例如,在河南郑州,日均有100部微短剧正在开拍;上海也在建设专门的微短剧产业园区;广东东莞则在积极打造微短剧产业基地。这一现象的爆发,不仅推动了产业格局的重构,还催生了“竖店”与传统“横店”的双轨产业生态。
湖南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产业机会,望城凭借独特的优势,迅速成为湖南打造中国微短剧产业新高地的关键力量。
那么,为什么望城能够脱颖而出,克服其他“竖店”的竞争?它凭什么保证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能够在这里扎根并实现产业的长远发展?
望城的优势在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理位置。马栏山作为湖南卫视和芒果超媒的发源地,长期以来聚集了大量的流量和创意,但缺乏大规模的拍摄基地。据统计,2024年湖南计划出品超过1000部微短剧,但其中70%以上的拍摄都需要迁至西安、东莞或杭州等地,人才和资金的外流问题严重。而望城则能提供解决方案,成为这个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支持。
马栏山和望城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望城不仅能够节省30%的拍摄成本,还能提供丰富的拍摄场景。例如,铜官窑古镇和靖港古镇的传统韵味,望城经开区和海归小镇的现代感,以及团头湖和黑麋峰的自然景观,都能够满足不同剧集的拍摄需求。这种多样化的场景资源,大大节省了剧组的时间和成本。
望城不仅提供丰富的拍摄场地,还凭借长沙作为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能够轻松对接人才、技术和市场资源,形成“低成本运营”和“区位赋能”的双重优势。它为影视企业提供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竞争力,更容易聚集成产业集群。
现在,望城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标准化、高效率、规模化的“内容生产流水线”,从拍摄、版权©️、剪辑到AI译制、IP转化、海外发行等都已涵盖其中。
不过,望城并非要走低质量的“短剧工厂”路线,而是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微短剧产业,让这一行业在望城真正扎根、壮大,成为具有完整生态的“短剧之都”。
望城的发展计划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结合产业长期发展的需求制定的蓝图。望城区发布的《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显示,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已经到位。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基地建设,再到新技术应用,望城的政策支持几乎覆盖了微短剧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望城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微短剧创作者开发新剧本,对湖南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支持项目还会提供额外奖励。剧组在拍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场地租金过高,也得到了政府的补贴,拍摄基地的租金几乎全免。
此外,望城还注重与高校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数字技能人才,每年预计能培养超过2000名新型人才。而对于有意向出海的微短剧项目,政府也给予相应的出口奖励和支持。
目前,望城的微短剧基地已接待了多个剧组,湖南竖店等影视基地也在望城落户。预计9月这些基地全面开放后,望城将迎来更多剧组入驻,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望城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影视企业入驻,还将推动整个微短剧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未来,望城将力争成为国内微短剧产业的核心枢纽,为地方经济带来更大的增长潜力。
总的来说,微短剧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它还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升级、创造就业和推动文旅融合的强大引擎。随着这一产业的成熟,望城的产业化发展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经验,成为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共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