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45载砥砺前行,在时代浪潮中,深圳一路丈量奋进,长成今日国际大都市:金融版图从零起步,深市上市公司已超2800家;摩天楼宇拔地而起,599米刷新城市高度;通信技术从2G跃向6G,一路领跑……深圳的发展留下了众多跨越行业的刻度。时代财经、时代周报推出《深圳刻度》系列报道,记录这座城市的进化维度。
当5G信号覆盖在深圳的一条条街道、一架架无人机之间时,这座城市已经悄悄完成了从“摇把子”到“极速宽带先锋”之城的跨越。
图源:图虫创意
今年7月,《2024年深圳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深圳市网民规模达159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9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背后是深圳持续加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其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35.47个,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263.68万个。
谁能想到,45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时,这里仅有县级邮电通信网,打电话靠磁石式人工交换机,俗称“摇把子”电话,长途电话则需要人工台转接。
1983年,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电信运营企业——深大电话有限公司(下称“深大电话”)成立,解开了深圳“电话不灵”的困局。1985年,全国第一台磁卡电话机和第一套电话磁卡“绿箭卡”也在这座城市诞生。
深大电话破开了深圳通信的“第一道口子”,随后几年,华为、中兴相继在深圳创立,标志着深圳发展通信事业正式起步。
“中”“华”崛起
也许是命运使然,40年前,43岁的侯为贵在蛇口工业区创办了中港合资公司、中兴通讯前身中兴半导体;两年后,43岁的任正非在深圳南山区南油新村创立了华为公司。
这两家日后成长为全球通信设备市场领军的企业,起家时相距还不到10公里。
彼时,深圳刚刚开通电话机,“一话难求”成为那代人的集体回忆。作家段亚兵在《深圳科技创新密码》一书中写到:“我家里的第一部电话就是这一年(1985年)安装的,记得安装价格是2400元。我当时的月工资才是几百元,安装一部电话花掉了好几个月的工资。但自己不但没有嫌贵、反而极度兴奋。”
早期深圳通信行业的大背景是“七国八制”——全国程控交换机市场被七个国家的八种机型垄断,价格昂贵、装机周期长。巨大的供需缺口,使深圳成为最早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民企试水的试验田,也为华为、中兴用低价、小容量的模拟空分用户交换机切入农村和企事业市场提供了历史性窗口。
1994年,华为推出C&C08万门机,任正非在亚太通讯展上提出“世界通信行业将三分天下,华为占一分”的愿景。次年中兴ZXJ10万门机发布,两家公司均以低价横扫农话市场,形成“双万门”对决。
当时,国内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发展势头最好的企业有4家: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和华为,被简称为“巨大中华”。如今,“中”“华”仍傲立潮头。
为什么是深圳?
2023年,当侯为贵接受《湾区科技评论》采访,再次回忆起创业的过往时,他说,深圳政府给到的最大的支持,是在中兴通讯1997年上市的时候。
“中兴上市时是用的深圳指标,当时深圳有两家公司获指标申报上市——中兴和深圳机场,后来增加了盐田港。我觉得这一点🕐️深圳市委市政府是高明的,不是简单的地方政府在企业里占有股份就给上市指标。中兴的股东组成里面,并没有深圳国资,但深圳还是能够给我们指标,大力支持中兴上市。我觉得政府的心态是非常开放的。”侯为贵说,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哪个城市能做得比深圳还好,“它的思维方式在那个时代是领先的。”
段亚兵在研究华为资料时,“深深感觉到华为创业初期只有在深圳才能发展得好,改换另外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不行。”比如,《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除了资金,商标™️、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同样可以入股办企业,而且不受雇工人数的限制。任正非就是受此启发,和 5 名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出资 2 万元,申请创办了华为。没有上述的“红头文件📄”,华为公司不可能注册成立。而且,深圳毗邻香港,信息灵通、做生意方便。如果没有地利条件,也很难想象华为能够在创业初期生存立足和发展壮大。
1998年,华为销售额已达到89亿元,中兴通讯为40亿元。3年后的2001年,华为的销售额、利润分别达到255亿元和20亿元,中兴分别为140亿元和5.7亿元。到2024年,华为全年营收已经达到了8621亿元,中兴通讯的全年营收为1213亿元。
深圳这片敢于突破、尊重市场、善待创新的沃土,在初期给予了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企业的发展又反哺带动地区产业加速,到后来,二者已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发展最快的10年
中国通信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5G领跑”的崛起路径,其中2009年到2019年,是从3G突破到5G引领的十年,也是中国通信发展最为迅速的10年。而深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深圳成为首批启动3G“中国标准”TD—SCDMA业务测试和试商用的城市之一。随后一年,3G技术在深圳全面铺开,市民的手机开始能流畅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移动互联网的大门正式向深圳敞开。
在3G通信设备的全面铺开过程中,国产通信设备一改2G设备中的份额劣势,几乎全面控制了局势,中兴和华为就是其中佼佼者。据统计,在中国电信CDMA两期招标中,中兴、华为排名前两位,两家合计份额过半,后期并有大量替换。在联通WCDMA首期招标中,华为、爱立信、中兴分别获得31%、26%和21%的市场份额。
“2013年被称为4G元年,当年3月,深圳已建成3000多个TD-LTE基站。”曾在深圳运营商工作的吴越(化名)回忆称,“当时正开始4G的大规模建设。常常是上午开会确定方案,下午赶赴现场勘察选址,晚上加班出图,工作节奏异常紧凑。”
4G方兴未艾,5G的风已起。2017年10月,中国电信在深圳完成了全国首个5G试验站点部署。截至2019年底,深圳建成了15544个5G基站,当地大部分区域已实现了5G连片规模组网,成为全国5G网络覆盖密度最大的城市。
谋定5G智能新时代
2023年5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喊出打造5G-A“全国第一城”的目标,且计划在年内建成万兆下行、千兆上行、通感一体、低空经济、RedCap、无源物联Passive IoT六大示范区。
所谓5G-A(5G-Advanced)是5G增强型技术,比5G更快,支持更多通信频段,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截至今年3月,深圳电信已在全市部署超过4000个5G-A基站,覆盖福田、南山、宝安等主要区域,网络覆盖超1000万人口。4月,深圳市工信局在《深圳市极速宽带先锋城市 2025 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建设具有深圳优势的新质互联网,推动网络向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升级演进”。
图源:图虫创意
随着大模型与终端算力的同步跃迁,通信网络不再只是比特管道,而是被AI重新定义为“感知-计算-决策”一体化的神经中枢。
今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也是中兴通讯创立40周年。在今年5月的中兴通讯中国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兴通讯提出了“成为网络连接和智能算力的领导者”的战略愿景,并锚定“All in AI,AI for All ”的战略主张。
“中兴通讯扎根深圳40年,我们深感荣幸能与特区共同成长。”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下一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5G、全光网络和智算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升级,全面支撑创新突破;AI技术的演进以及深化应用,不仅推动了智算中心建设和消费端业务增长,同时将带动网络建设的增长,成为驱动未来3-5年ICT行业攀升的核心引擎。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探索前沿技术的过程中,深圳所具备的产业基础、人才资源、政策环境和资本生态,为中兴通讯深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深圳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链以及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环境,为企业提供成长沃土的同时,也为新产品、新业态提供了理想的“试验田”和样板空间。近年来,中兴通讯携手生态伙伴,重点对接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在人工智能、5G-A、算力网络、低空经济等领域打造示范项目,深度参与深圳数智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从深圳起步并扎根于此的高科技企业,中兴通讯将充分把握政策机遇与区域产业优势,持续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依托深圳丰富的创新资源,与本地领军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协作,持续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借助深圳深厚的产业基础,与产业链伙伴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开放、协作、可信的AI生态体系,推动通信网络、算力资源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各行业实现数智升级。”负责人称。
另外,目前,6G技术已从单纯的技术研究迈向标准化研究阶段,通信、感知、智能、计算等多领域的融合创新成为6G技术体系的显著特征。据了解,中兴通讯战略性投入6G+AI融合、空天地一体两大方向,同时就标准及业界共识的复用技术,频谱技术,和物联等技术,已经从标准,芯片,算法到架构系统性布局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另外,今年2月,华为宣布在业界首次将5G-A与AI技术深度融合,在无线🛜网络中全栈引入智能化能力,并通过数字孪生站点和基于无线🛜智能体的数字人团队,构建了高效的工作流智能体协同体系。
在MWC上海期间,华为常务董事汪涛透露,今年全球将有超过50张5G-A网络规模商用,覆盖超300个城市。同时,5G-A终端全面成熟,涵盖手机、CPE、物联设备等多样化的终端类型。
汪涛表示,5G-A与AI的深度融合正在为各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移动终端正从以APP为中心走向以Agent为中心,AI技术和IoT的深度融合,让物联成为智能世界的入口;网络智能化从聚焦运维效率走向频谱效率、能耗效率和运维效率俱优。而华为将通过大上行网络体验、多样化终端生态、多模态智能业务、全场景物联能力、多维度商业模式五大维度解锁5G-A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