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芯片、半导体这块儿消息一出来,股市一下子就热了起来。美国和欧盟联合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欧盟要买美国的能源、人工智能芯片和国防装备。你琢磨琢磨,这话背后是啥意思?
我查了下,欧盟现在一年进口的天然气里,有四成以上是从美国那边运过来的(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2024)。能源依赖已经这么深了,现在又把人工智能芯片捆进去,这等于公开承认,美国产业链才是掌握核心话语权的。而且这波采购不是小单子,声明里点的范围横跨能源、AI、军工,简直是把未来几十年的技术路线图直接画好了。
你别以为只是政治姿态,钱真的是在流动的。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美国对外半导体出口规模超过690亿美元💵,其中光对欧盟的出口增幅就超过了15%。这回再加一笔联合声明的保底订单,那些做GPU的厂商、做EDA的厂商,估计要笑得合不拢嘴。
问题来了,芯片板块会不会因此大涨?从资本市场的逻辑看,短期的确会炒一波。美股上英伟达、超微这种AI概念股已经被资金推到历史高点。A股这边,只要有点半导体概念的,动不动就直接涨停。就拿去年8月的数据来说,当时美国宣布扩大AI芯片出口管制,第二天A股半导体板块整体涨幅超过了5%(数据来源:同花顺统计 2024)。消息和资金,就是这么敏感。
可再往深一点🕐️看,你会发现这里有点矛盾。美国资本自己一边收紧AI芯片出口,说不给中国先进算力;另一边,美国投资基金却不断往中国的科技公司砸钱。比如高盛、红杉在去年都加大了对国内AI初创公司的投资额(数据来源:财新报道 2024)。这不是打自己脸吗?其实是两套逻辑:政治上要封锁,资本上要赚钱,最后结果就是美国既要做裁判,也要下场踢球。
欧洲呢,更微妙。欧盟内部对AI的焦虑是真切的。欧盟委员会在去年底公布的报告里说,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资源占全球不到8%(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 2024)。这意味着他们在AI算力竞争里几乎没啥优势。要追赶?只能花钱买。可买谁的?买美国的。你说他们心里能不慌吗?
我也在想,为什么欧盟不去推自己本土的芯片产业?其实他们推过。前几年欧洲芯片法案喊得震天响,说要投430亿欧元💶搞半导体自给(数据来源:欧盟官方文件📄 2022)。结果到英特尔那座德国新厂,工期一拖再拖,预算从170亿欧元💶涨到超过300亿欧元💶,连地基都还没完全打好。反倒是台积电在日本的工厂马上要量产,直接形成对比。
所以这事放到大背景里看,不是简单的采购协议,而是全球科技力量重新排队的一个信号。美国靠的是垄断,欧盟靠的是市场,亚洲这边则是产能。中国虽然被卡脖子,但从晶圆制造到封测产业链,一直在往前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了27.5%,创下新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4)。这说明,就算外部环境收紧,内部的扩产速度也没停。
资本最聪明。钱往哪儿去,说明风口在哪儿。最近国内不少半导体基金份额暴增,甚至有的基金经理直接在路演里说,要重点布局AI算力芯片、光刻机产业链。这种表态,其实和新闻是一致的:全球科技大势就是要往AI方向走,谁能掌握算力,谁就能掌握话语权。
可我还是觉得,别光看眼前的热闹。芯片股确实会涨,但问题是,能不能真的赚到钱?毕竟过去两年,半导体板块反复被资金爆炒,但很多公司的基本面根本没跟上。营收、利润还没起来,股价先涨了几倍,这里面的泡沫,谁都看得出来。
但话又说回来,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逻辑:炒预期,不炒现实。只要美国和欧盟这种消息一出来,预期就够了。等落到现实,可能又是几年工厂没建成、技术没突破,资金再撤走一轮。散户要是没分清这点,很容易被套。
所以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AI时代真来了,芯片就是最大公约数;另一个是,这波热钱炒作,普通人到底该不该跟。
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美国人和欧洲人可以用协议把未来几十年的路线提前规划好,我们呢?我们的投资者大多数还在盯着今天涨停的票。到谁能真正拿到科技红利,还真不好说。
你觉得呢,芯片股这波行情,你敢上车吗?还是说,你宁可看着它涨,也不想当最后的接盘侠?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