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制造业帝国。而这一过程中,美国一直处于一种自豪的状态,他们曾深信掌握高端技术的国家才是大脑,而低端的制造业则是毫无思想的四肢。在许多欧美国家,制造业常常被看作是低端工作,甚至有着明显的贬低倾向。
然而,如今,美国似乎正在尝试“转变角色”,力求使制造业回归,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绩。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名为Purism的公司,正在本土生产一款名为Liberty Phone的智能手机。这款手机的研发、制造和组装全部在美国进行,代表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Purism所代表的这个“美国制造”标签是否意味着美国将在全球制造业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呢?
回顾美国的历史,这个国家曾一度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是全球工业的领头羊。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美国的制造业几乎成为了外界首选的供应商。就连可口可乐这样全球知名的品牌,也始终坚持由美国本土生产,不依赖于外包。曾几何时,美国的制造业如日中天,体力劳动没有任何羞耻感,反而是被视为一种值得尊敬的事业。然而,如今的美国制造业却逐渐衰退,不再是其他国家“抢走”了工作机会,而是美国自己不再愿意从事这类低端的劳动。他们的焦点转向了知识经济和中间商的差价,而非制造。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令人惊讶。毕竟,美国的殖民历史本就充满了剥削和资源的掠夺。在美国制造业逐渐萎缩的空档期,中国则在全球制造业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并迅速崛起。中国制造业的崛起速度和规模,令西方国家震惊。尤其是当他们意识到中国能够利用廉价劳动力积累资本,并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时,想要撤回外包的生产订单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
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经济政策,试图削弱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占比已经下降到25%,而印度生产的智能手机占比已达到44%。这一变化显然显示出美国正在通过“借刀杀人”来削弱中国的制造优势。
在智能手机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零部件来自全球多个国家。例如,韩国提供显示屏和触控层,印度负责螺丝,中国则供应铝材和切割工艺。这些国家的工艺和技术环环相扣,共同支撑着像苹果这样的品牌。虽然美国在芯片方面拥有不可动摇的技术优势,但这不足以让他们独立生产出一部完整的智能手机。即便美国想要摆脱与中国的合作,仍然难以做到,因为智能手机的电池和许多高性能部件离不开稀土资源,而这些资源中国拥有独特优势。
如果美国开始自主生产苹果手机,其成本将会大幅上升。根据现有的估算,一部苹果手机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大约为10美元💵,但如果在美国本土生产,成本将飙升至3500美元💵。届时,苹果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极有可能突破万元大关,这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而且,美国社会早已形成了“不做高强度流水线工作”的文化,许多人更倾向于从事脑力工作而非体力劳动,这也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难度。
与美国制造业逐渐式微相对的是,印度制造业的崛起。印度的劳动力成本远低于中国,并且他们正在大力模仿中国的成功经验,尤其在制造业领域。苹果公司已经决定将新款iPhone 17的生产线转移到印度,并计划将更多的生产业务交给印度。这一变化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美国品牌的产品产自印度。印度的劳动力不仅更加廉价,而且还更加丰富,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兴力量。
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即便他们希望制造业回流,也很难完全恢复昔日的辉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大优势,而美国则在这方面处于明显劣势。虽然Purism的Liberty Phone代表了美国制造业的一次尝试,但它的高售价、低配置以及相对较弱的市场需求,都让这款手机面临不小的挑战。尽管Purism的老板相信这款手机会在美国市场获得一些利润,但仅凭这一点🕐️很难证明美国制造业的全面复兴。
事实上,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从美国苹果手机的销量趋势来看,尽管整体市场变化不大,但苹果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确实出现了下降。印度生产的手机质量控制较差,导致了较高的故障率和额外的维修成本,这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下,美国的制造业想要回到巅峰几乎不可能。中国依旧占据着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而美国则不得不在劳动力成本和技术创新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壮大,苹果手机的生产也可能逐步离开美国市场,转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对于美国来说,重新夺回制造业的“霸主地位”恐怕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