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中国稀土行业的管理重点转向精准监管和全流程可控。新规要求企业每月上报稀土产品流向信息,并履行数据安全义务,这亟需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支撑。物联网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其自动识别、数据采集和追溯能力,成为实现稀土生产管理精细化的重要工具。
技术架构与关键组件
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射频天线、读写器和数据管理平台构成。在稀土生产场景中,针对金属环境干扰、高温高湿等挑战,需采用抗金属抗金属标签 ,这类标签通常通过特殊材料或结构设计,确保在金属表面仍能稳定工作。标签附着于稀土矿料、中间产品或成品上,承载唯一身份编码和信息存储功能。RFID超高频UHF圆极化天线UA2626是一款高性能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工作频率860MHz-940MHz,支持EPCglobal UHF Class 1 Gen 2 / ISO 18000-6C ISO 18000-6B协议。可广泛应用于仓储进出库管理、RFID工具管理、智能书架、智能文件📄柜、漂流书柜、档案管理、物流分拣、证照管理、智能物资管理,车辆管理、共享书柜、微型图书馆、分布式图书馆,门禁考勤、防伪系统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多种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
溯源抗金属电子标签 可用于记录稀土产品的来源、批次、重量、成分及流转状态。例如,在开采环节,矿石装入容器时加装 托盘标签 ;在冶炼分离后,半成品和成品使用抗金属 电子标签 进行标识。这些标签通过 射频天线 与读写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天线部署于关键节点如仓库入口、生产线转序点,形成覆盖式采集网络。
RFID超高频UHF远距离抗金属标签UT9135具有优异的抗金属特性,具有很高的高性价比,高强度封装可应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特殊的设计使得标签具有远距离读取能力,工作频率902~928MHz,UHF EPC Global Class1 Gen2, ISO 18000-6C。主要应用于资产管理、设备巡检、建材管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大型户外资产、电力设备及汽车部件等RFID管理。
工业读写器 负责与标签交互,读取或写入数据。固定式读写器安装于厂区通道、仓储货架,实现自动扫描;移动设备如 盘点手持机 ,则用于人工巡检或库存清点。手持机轻便耐用,支持工作人员现场核查产品信息,并与中央系统实时同步。
RFID超高频分体式电子标签读写器UR6258是基于IMPINJ R2000/E710芯片深度开发的一款高性能的UHF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器,支持EPCglobal UHF Class 1 Gen 2 / ISO 18000-6C ISO 18000-6B协议,可选配支持国标GB29768协议,军标GJB7377.1A-2011/2018协议;可选配支持无源测温,冷链测温;支持RS232、RJ45(TCPIP)等多种通讯接口,4个外接TNC天线接口,广泛应用于进出仓储管理、图书管理、高值物资管控,称重管理、物流分拣、智能工具柜、医疗耗材柜、智能交通、门禁系统、防伪系统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多种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
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
在稀土生产的智能仓储物流环节,RFID技术可实现全程可视化。稀土产品从入库、存储到出库,均通过标签自动识别。当贴标托盘经过网关时,读写器批量采集数据,无需人工干预,大幅提升出入库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系统可监控库存状态,自动预警存量异常或过期批次,辅助优化调度决策。
流向追溯是新规的核心要求。企业需每月上报产品信息,RFID系统通过记录每批稀土的移动路径、时间戳及操作人员,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台账。数据加密传输至追溯平台,既满足监管要求,又强化了网络与数据安全保护——这与《暂行办法》新增的义务高度契合。
价值与优势
RFID技术的应用,直接支持了“精准监管”方向。首先,它降低了人为误差和欺诈风险,数据自动采集减少瞒报漏报。其次,提升管理效率:传统人工记录需数小时的工作,RFID系统可分钟级完成,且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最后,通过全链路数据整合,企业可优化生产计划与物流调度,减少资源浪费,契合国家总量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RFID部署需结合工艺特点。稀土环境多粉尘、金属干扰强,需选择高防护等级的设备;同时,系统应与现有ERP或MES集成,避免信息孤岛。但总体上,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正为稀土行业提供务实、高效的数字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