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明德至善,好学力行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青年服务国家正当进行时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精彩表现
感受青春的无限活力!
NO.1
“科技矿场”专题实践
1
机电学院
赴北京市“探煤校友志”
社会实践团
时间: 2025年8月19日
地点: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践感悟:
走进中煤科工集团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我们仿佛踏入了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2
机电学院
赴北京市“电闪逐光,跃动笃行”
社会实践团
时间: 2025年7月14日
地点: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实践感悟:
专业知识方面,新能源电网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扎实的专业人才,而我们当下的每一次课堂学习、每一次实践积累都是在积蓄力量。
专业价值方面,大功率快充技术如何缩短等待时间,智能化运维如何适配多场景需求,这些现场观察让我们明白:专业的价值,在于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也让我们思考“知识能改变什么”。
技术方面,生产车间里的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机器人️自动巡视检查设备等,让我们意识到,掌握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才能在行业站稳。
行业迭代创新方面,适配充电需求优化兼容、紧跟行业迭代创新,让我们意识到紧跟时代才能续航未来。
3
人工智能学院
赴百度智能云千帆“寻度智能”
社会实践团
时间: 2025年7月10日
地点: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产业(北京)创新基地
实践感悟:
此次社会实践,特别是深入百度千帆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的经历,对我的冲击远超课堂所学。最大的收获是“祛魅”与“落地”的认知转变。过去,大模型对我来说更多是新闻里的热词和实验室里的概念。在千帆基地,我亲眼目睹了庞大的算力集群、复杂的训练流程,以及金融、政务、能源等具体场景的落地应用。技术不再悬浮于云端,而是真切地与解决实际问题挂钩。讲解员深入浅出的剖析和与工程师的交流,让我第一次系统地理解了大模型产业链的全貌——从基础模型训练、精调优化到行业部署,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智慧。这极大地填补了我知识图谱中关于“产业落地”这一关键环节的空白。
NO.2
“三下乡”“返家乡”主题实践
1
力土学院
赴安徽黄山“童心筑梦,乡韵换新”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7月22日
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小川乡古稔村
实践感悟:
团队在与村委会的深度交流及实地调研后,开设了 “规范健体运动”和“徽派建筑之美”两项关于体育和美育的知识讲解和相关互动课程。在考量孩子的年龄段、结合课程的“落地性”与“成长性”之后,我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教育的独特需求。看到孩子们在体育和美育课程中收获知识与快乐,我们满心欣慰,我们希望这不仅填补了乡村教育资源短板,更从身心成长、文化认同、全面发展滋养孩子的未来。同时,我们深知本次实践只是开始,希望更多乡村孩子能从这样的教育中受益,也期待这种实践能在更多乡村地区推广开来。
2
理学院
赴河北“种梦小太阳,播撒七彩光”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7月14日——2025年7月22日
地点:河北邢台临西县第六中学
实践感悟:
看着同学们从最初课堂上的些许腼腆,到辩论赛上勇敢地站起来,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从好奇地摆弄科普实验器材,到最终亲手做出成果时脸上绽放的惊喜和自豪;听着他们认真分享对家乡的观察和对未来的憧憬,比任何东西都更能说明成长。感谢同学们的认真投入和真诚的笑容,是他们让我们明白,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起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支教的意义不在教会多少知识,而是看到孩子们身上悄然滋长的勇气和可能性。这份改变带来的感动,会成为我们心底长久的温暖。
NO.3
“服务首都建设”主题实践
1
文法学院
赴北京“轴影拾光”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6月25日
地点:北京市景山公园
实践感悟:
园内的古建筑星罗棋布,万春亭的飞檐翘角承载着明清营造技艺,寿皇殿的殿檐斗拱气势恢宏。在景山公园内,我们看到,修复师登梯俯身,修复亭墙,为古建砖石注入新的生机 。正如古建保护专家所言:“修旧如旧,不是复刻,是让历史继续呼吸。”
在景山公园的绿意里,我以手触古树纹理,似与岁月对谈。古树是古建无声的“守护者”,它们共同见证中轴线的历史,护佑着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灿烂的太阳为亭台镀上金边,绽发着独属于古建的韵味,望着中轴线上用古建筑和自然保护来讲述文化故事的景山公园,我们感悟到:古建筑保护,是与时光对话,是让文明根脉在当代延续。这份责任,当由我们青年接力传承。
以上为本期全部优秀实践内容~
下面请跟着小编
再来回顾一下具体投稿规则吧~
暑期实践征稿规则
投稿内容
1.注明实践团队名(XX学院赴XXX“XXX”社会实践团)、实践专题、实践当日日期、地点和团队当日行程感想的Word文档。可在行程感想中夹杂实践照片(尽量横版)以及视频。
2.将所有投稿内容以压缩包形式向对应学院实践部投稿。
3.线上进行社会实践的团队可在以上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变动,有优质实践感想、实践成果的产出,实践照片内容可自由发挥。
4.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团队综合以上内容发布。
投稿方式
各团队投稿至对应学院实践部
学院实践部进行筛选后
汇总投稿至邮箱
cumtbxxsjb@163.com
投稿要求
1. 实践感想需包括实践专题、实践地点、实践日期、实践方式和实践收获,字数控制在150~300之间。
2. 压缩包、邮件统一命名为:xx学院赴xx“xxx”社会实践团。
3. 照片需要清晰,且照片不多于三张。
4.视频要求清晰,时长不超过1分30秒,内容简洁精炼有吸引力,能够有效展现当日现实践过程。
以青春之足迹,丈量山河之壮美;
以青春之热忱,感悟民生之温度;
以青春之担当,回应时代之召唤。
欢迎每一个优秀团队参与投稿实践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