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 会展BEN 2025年08月25日 08:15 北京
本文转自“会议圈”2025年8月21日文章,原文链接:“一年一度的三新展,我看到了啥?”,作者:杨正,31会议研究院执行院长,会展数字化+会议圈主理人,会展BEN编辑转载。
正文
作者:杨正,31会议研究院执行院长,会展数字化+会议圈主理人
一年一度的“三新展”结束了,根据斯宾浩斯遗忘曲线,你在结束一周之后还能留下什么,那就是三新展给你的真实印象。
总体观感:
科技+AI、绿色搭建与出海
本届三新展出现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展商之中科技+AI解决方案和产品比较丰富,占了40%以上,其次是模块化和绿色搭建企业,再就是品牌出海新势力。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梅森会展团队在创始人郑喆的带领下连续三年从英国来参展,实现了双向奔赴。Orange的业务虽在欧洲,本次也来参展,希望借出海之势与国内企业和合作伙伴获得更多业务。
借用锋哥的话来说,专业观众数量和质量双升,观众的国别数则多了很多,碰到了的有来自法国(胡中华)、德国、泰国、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的专业观众,还碰到了一个香港的主办(陆洋)。
于此同时,锋哥很坦诚地告知本届三新展:一,展览面积小了。二,付费买会议门票的人少了。
全球范围内,参会者对高昂票价的接受度正在下降。在消费领域,著名的火人节(Burning Man)历史上首次出现门票未售罄的情况。
与此同时,非商业类活动正在经历“娱乐通胀”(funflation)时刻——演唱会和体育赛事的票价涨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一个数据:
市场高度分散而内卷(TOP10展会主办占14%)
励展博览集团(RX)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李雅仪女士(Josephine Lee)的开幕主旨演讲提到了当前会展行业的三大颠覆因素(全球动荡、新兴市场+内卷、盈利模式迭代),其中有一个数据——14%。
为了说明展览市场的内卷好高度分散,李总的PPT里面提到了14%这个数据:
一个行业最大的Top 10展会占据市场份额(应为销售面积,作者注)只有14%(也有报告提出是40%,作者注)。
这个数据远低于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在展会市场头部集聚效应会很明显,马太效应会很严重(这几年上海的展会数据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中小型展会在转移或消失)。
刚刚过去的7月份,英富曼集团(Informa)、励展博览集团等国际巨头都公布了破纪录的上半年业绩。
我个人认为,这些大集团有品牌,有资本买买买,有实力,他们越是增长,那么中小展会的日子将会越艰难。
因为14%这个数据也进一步说明一个问题——头部效应还没有到头,还会进一步加速,如果当2026年大部分展商企业选择减少参加展会数量的趋势不变,那么这个行业前三的展会将会是参展的首选,这也说明中小展会依然面临很严重的招展压力——要么做大,要么做精。
大胆点评一下李总的演讲,其应对策略很丰富,但是鉴于时间有限,再加上外企的规矩,并不能透漏太多战略性的行动,比如,如何应对颠覆的市场,只能概要性的谈及以下四点🕓️内容:
1.价值重塑
2.建立伙伴关系
3.推动品牌国际化
4.成本控制
我想,如果能把这四点🕓️展开,这四点🕓️之中的每一点🕐️,励展博览集团都做了那些事情,那就是更丰满的演讲了。
一个新词:
后喻时代
由德纳展览李丕歌(痞哥)主持的出海分论坛的专场,我主要听了出海黑马韩冰总演讲的内容,非常精彩,把自家的底裤(订单数量、应收款流水的截图都直接分享出来了),听众直流口水。
但我觉得韩总演讲的精髓是他们大胆启用00后——他的演讲中有很大篇幅的00后案例,00后的比例在他们公司灰常高,有了00后的创意,他们公司的服务质量、创意、客户粘性大增。
在此,我也真心恳求各位会展圈、会奖圈、企业市场部的大佬们,把更多机会留给04年左右出生的应届毕业生,相信他们,因为只有年轻人才肯花钱,00后们更懂年轻人。
在演讲之中,韩总降到了一个新词:后喻时代!——什么?居然还有楚有才不认识的会展行业的新词?赶紧问了问文心一言,文心一言秒回,如下:
好吧,韩总才是文化人,他赢了,他赢了大胆开拓和大胆尝试,赢得了00后们,赢得了客户,难怪疫情期间才成立,营收有好几个亿。
我至少记住了后喻时代(向年轻人学习,跟着年轻人一起玩),还有前喻时代、并喻时代!
一个惊喜:
招待晚宴居然有了新颖席卡
张江维景酒店是本次三新展的官方酒店,12日晚的演讲嘉宾晚宴在这里举行。一进门,惊呆了,每一位嘉宾都有一个由酒店定制的特殊席卡——由藏头诗做成的席卡。
神奇不神奇?酒店的销售负责人花了大量心思,制作了别出心裁的席卡:原来制作一个这样的席卡只需5分钟,输入嘉宾的名字,AI快速生成藏头诗,用特殊材质的道具打印席卡,5分钟之内送到宴会厅。
每一个嘉宾都惊呆了下巴——至少看得出很开心——每个人都领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席卡。
有嘉宾问销售总监怎么做这个席卡?销售总监大方地说,我可以介绍你供应商!——然后双方愉快的加了微信,还获得了一个欢乐的联系人!
成本不高,嘉宾满意度很高——这就不能说是卷!而是用心做事情!
一个神奇的组织:
会展女企联盟
潮营展览小妮子和她的14个姐妹受邀参加三新展,她们两天都是穿着特别好看的白礼服,除了做分享,她们在现场分头做直播,拍短视频,亮相之前反复排练,来上海前都发了很多短视频,为三新展造势,也为自己造势。
怎么一个佩服了得!
一场有趣的对谈:
区域展会怎么扑腾
本次三新展午餐会延续了传统的超级访谈。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很丰富的商务套餐)之后,先由嘉宾做10分钟的发言,然后是锋哥的猛烈地炮火攻击——疯狂的提问。
本场的主宾是CCBE成都美博会主席崔洪波先生——他的演讲很精彩,主要是很实在,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不遮掩!我不由得想起了目前国际主流的演讲形式都变成了对谈形式。
国际知名的演讲经纪人机构JLA的演讲人预订数据显示:互动式演讲形式从2018年的仅23场激增至2024年的208场,增幅超过800%。
但这场变革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增长——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方式,这种转变深受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和混合办公模式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知名主题演讲+分组讨论”模式受欢迎程度越来越低,出现抬头率、鼓掌率、拍照率三低。
就是下面这种对谈聊天的形式——也有的叫做“炉边谈话”(类似黄仁勋和王坚在链博会的对谈),对谈时间不会太长,但是内容很精彩。
我不由得大胆的想,应该每位嘉宾单独发言5分钟,然后是一位Facilitator猛烈的提问——提及听众最感兴趣的那些问题——害怕,不敢,不愿说,不会说,就不要来。
无独有偶,这次锋哥对于出海论坛专场的嘉宾,提出了以下要求:
简单来说,有一个通用性的提纲,分享提纲如下:
我是怎么想的?
我看到了什么?
我是怎么做的?
我得到了什么结果?
复盘思考后我跟大家说说我的建议(或教训)
用学术的语言来说,就是演讲内容需要有理论、有模式、有行动、有数据——否则你的演讲就是观点,而不是事实。
一位新人:
无锡鲲鹏会展准新人Linda
这个新人令我眼睛一亮,去年年底会展业未来领袖论坛见过——眼里有光,热爱学习,热爱社交,还在大三,马上升大四,但是已经提前被鲲鹏会展的李芳锁定了。她已然就是以鲲鹏人自居来介绍自己。她没有浪费一分钱——她听了她能够听的每一场演讲,在随后几天的天津的会展集训营上也记录了所有嘉宾的演讲笔记。
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她刚到会场,就到处找我,在我展台给我送来了咖啡。然后在展会结束的前一天的深夜还给我发短信表示感谢,以及合影照(右一)。我记得她曾经问我,那么晚是否合适发短信——我的回答是,其实你自己可以感觉你们的关系是否合适可以发短信,只要是可以“开冰箱”的朋友,再晚发都没问题。
除此之外,她的朋友圈很丰富,如图:
九宫格的每一张照片,都做了文字说明,每一张照片信息量都很大(如果每一个市场人,每一个销售人都这样爱学习,爱社交,爱分享,那么该有多么好啊!),我就只挑选了与我关系比较紧密的一张: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编辑
(左一即享摄影的姜达令、右一鲲鹏会展的Linda)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灵醒”明媚的会展新人的风采!咯咯咯的笑声和大方的待人接物,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憧憬!——也是鲲鹏的未来!
一场卫星会:
上海会展研究院国际会议研究中心学术卫星会
8月14日上午,上海会展研究院国际会议研究中心在“三新展”同期举办了第一次“学术沙龙”,也是一次“卫星会”,就该中心的学术合作细则以及未来几项工作的建议展开了深入探讨。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编辑
接下来,期待看到研究中心的系列研究成果和会议行业数据库及其报告,具体做什么,还不能剧透,因为这是闭门会议。
这个席卡很有特色,南京智会行的施晓东总专门定制开模做的智能便携席卡,一部手机,可以随时改换姓名,多少钱?20元/个天。三新展,可以多多来一些这些新设备。
一场售书:
主要是好玩
在31会议的展台,特设《会展数字化》的签售环节,限售30本,带去了48本,展会结束之后剩余5本。除10余本是赠送之外,其余30本都是行业朋友坚持自费花钱买的——来捧场,来支持的,在此不一一答谢了,合影环节的照片就不放了,怕被人说太自恋。
值得一提的是樱诺文化传播刘金宝兄单独下单20本,赠送给公司业务骨干——在此,我谨代表这本书的幕后推动者、资助者31会议的CEO万涛,以及主编团队的6位编者,出版社的李欢总和胡弘扬编辑,向大家的捧场和支持表示感谢!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出精品!
一个快闪:
会展人读书会书友夏天的聚会
会展人读书会是一个神奇的组织,虽然成员只有40余名。但是大多数行业活动,总能找到3名书友在场,于是乎,每次行业盛会,读书会群里都会吆喝一声,还有谁在场?
这不,确认了暗号和集结号,我们在三新展的第二天有了一个快闪——在Robo Space乐博空间(应该是赞助的)的体验空间来了一个快闪合影,多巴胺背景板的口号:不期而遇的夏天,很好的契合了我们的偶遇。
两瓶葡萄酒:
逛展累了,可以去酒先知吧台喝两杯
三新展结束之际,我顺了好几瓶酒,2瓶白酒2瓶红酒是锋哥送的,还有2瓶红酒是酒先知网的杨芫总送的。
酒先知在三新展现场有一个“吧台”(open Bar,不收费),逛展累了,可以去酒先知吧台喝两杯。
杨芫总在三新展第二天结束的下午,由于要赶回深圳,离开展馆的时候,刚出展厅大门,一边看到她的背影,一边看到她特意微信语音给我留言,让我去她们的展台拿几瓶酒,我没好意思带箱子去,就只要了2瓶(本周六下午会展人读书会举办线下活动可以品尝)。
打个广告:会展活动、企业活动可以定制各类专用酒水,酒瓶上可以定制会标、企业logo、团队口号,6瓶起订,价格实惠!杨芫总还说她在找赞助商,为她的1万粉丝们众筹一款葡萄酒,一人一瓶!那么,你是她的粉丝之一吗?
一些八卦:
幕后花絮
2日下午,我来三新展现场布置展台,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常州霍克的阿牛——我之所以见他,我是希望他帮我搬书(48本书很沉,需要免费劳力),他是11日就到了现场在做搭建。
当然呢,14日展会结束的时候,他是展商里面最后一个离开的的——他在现场演示拆卸展台,表演给黄勇、柏燕、王华、杨晓兰、野晓霞看。
那个展讯网的刘军——就是按照邀观到场结果付费的展讯网,连续第二次来参展——而福来美熙的陆明辉总向展讯网的展台赠送了一只立式灯箱,陆总说一共只有四只,下次大家参加三新展,可以向他求赠送!效果图,这里没有!
After party很重要,我在三新展结束后应邀参加了第二场烧烤,酒后失言,朋友圈乱点赞、乱留言,结果好几个人(有男士,有女士)把我留言的那一条干脆删了。
这期间,还有很多八卦,不适合对外讲,只适合after party讲,所以,参加行业会议,就是要《把自己做方法》,重建附近,不让附近消失!寻找连接交换彼此的情感能量,充分用好每一次集体聚会。
一点🕐️建议
对了,如果说要给三新展的演讲出一些点子,我觉得,既然这个世界是碎片化的,那么议题可以更去中心化,更碎片化,更具体,比如,如何激活你的20万专业观众数据(如何用于营销,如何用于数据资产估值,如何用于新项目孵化)?你是怎么做的,一二三,有什么效果:一二三。你是如何用AI做好短视频的?你现场给我们演示一下从制作到投放的全流程?一二三。开十几个二十个小话题,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三新展可以与长三角的高校会展专业联动,Orange展台的蔡总说,会展高校一方面学生就业难,这么好的与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活动,学生们为什么不参加行业活动,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我说是啊,因为这是暑假啊!
最后,我在三新展的身份有三:
其一是展商(代表31会议来参展,是工作人员之一);
其二是代表《会展数字化》编写团队现场来售书和推广教材;
其三是三新展忠实的观察员和体验官。
最后,本文不是AI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