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吴馥梅
当人形机器人️、DeepSeek引发全网关注时,其实浙江的科技创新早已融入寻常生活——算法构建城市“智慧神经”,智能汽车实现“自主思考”,纺织技术让丝线“上天入海进身体”……
这背后,是浙江二十余载的先进制造布局成果。
一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全面提速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果斐然。为此,潮新闻联合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推出“解码浙江科创产业带”科普行动,首次全景式深入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探寻和展现科创背后的精彩故事及应用远眺。
夏季防晒衣有冰块式的触感,兼具防晒和透气;神舟飞船降落,伞绳撑起足球场大的降落伞,拖慢飞船穿越云霄的速度;精准控制孔隙率的人造血管,正在人体内完成营养物质渗透交换……
这些,均是浙江现代纺织与服装领域的“黑科技”。
有了科研团队赋能,丝线如同拥有了“魔力”,正变换着千百种模样“上天入海进身体”,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浙江,由一根丝线延伸出的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正推动传统面料、服装加工不断转向高精尖,成为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打造的5个万亿级集群之一。火热的服装与面料智造也引发出思考:一根丝线何以撬动万亿级产业集群?
神舟飞船的降落伞神来自浙江柯桥。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丝线“特种兵”:
从功能面料到“上天入海进身体”
生产车间里,一款包裹汽车座椅、方向盘的科技布料正在赶制,它有着头层牛皮的颗粒纹理,触感顺滑。凭借耐用、透气、阻燃、消音、抗菌、易清洁等性能,这款面料打破了以往“牛皮等同于高端”的刻板印象,在很多场景把牛皮取而代之。
这,就是名为“聚氨酯超纤革”的面料,科技赋予了它超越牛皮的功能,在电子产品、运动器械等多个细分市场均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到了比亚迪腾势系列,理想L、M系列以及宝马、奇瑞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不仅实现进口替代,而且还反向出口欧亚车企。
与此同时,传统纺织产业经过科技赋能,诞生了很多“脑洞大开”的泛纺织新材料,俨如纺织服装领域的“特种部队”,实现“上天入海进身体”。
比如,我国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降落伞绳就来自浙江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的研发——能经受降落缓冲,也能在太空里防得住宇宙射线。伞绳承受力相当于350根钢丝总和,但重量仅为1/5,其对绳韧性与材质都具有严苛要求,才能保障宇航员安全着落。
还有一款神奇“特种揽绳”,白胖胖的身体,比研究者人员的手臂粗十余倍。在应用场景中,这款缆绳承担着“下探海底3000米”的任务。在海上油气勘探平台的下方,16根特种缆绳连接的船锚紧紧抓住海底,即使遇上15级以上台风,缆绳也能紧紧牵住钻井平台。
左侧为特种揽绳模型示意图,右侧白色揽绳为实物展示。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特种缆绳由高分子涤纶工业丝编织而成,数千米的绳子不能有接口。”浙江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本海上钻井平台靠金属材料下探海底固定,但钢铁绳会面临海水腐蚀问题,新材料已经取代了钢铁绳,不仅能防止海水腐蚀、鲨鱼咬合,而且使用寿命长达30余年。
令人更惊叹的是,纺织已不再局限绳索、面料,甚至“改头换面”成了无法一眼识别的模样。手里拿起一根带有分叉的人造血管,材质柔软、Q弹,但凡轻微受力,会像淘气的孩子晃动起“脑袋”。
“初代人造血管的材料和‘的确良’面料是一样的。”据介绍,尽管材质相同,但功能迥异,人造血管要求血红蛋白无法渗透,但是盐分、水、营养物质能穿透、交换。一方面材质密度很关键;另一方面,最难的技术还在于对人造血管分叉编织,分叉越多,制造难度也越大。
目前,历经多年研发的新一代“人造血管”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可穿刺,而且使用者无需服药。“纺织品的最大特点是可编织、可设计,特别是经过经纬编织,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据介绍,先进纤维材料已经让纺织从生活场景,广泛应用到工业、医疗、航天等多个领域。
与时间“赛跑”:
科技延伸产业“生命线”
浙江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在做面料拒水性实验:蒸馏水从喷头中急速流下,喷淋至一款倾斜45度的黑色面料。水滴瞬间四溅开来,面料表层滴水未沾……
这是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郑今欢带领科创团队与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进公司”)正在攻克的又一个科技门槛——防水功能性面料迭代升级。
从产业链看,面料研发、生产处于环杭州湾纺织服装集群的上中游,串起了纤维制造、服装成品加工企业。而链路上各个环节的科创能力,也决定着其竞争力,以及市场占有率。
在纺织服装领域,面料功能性越来越对衣服的附加值起到主导作用,甚至也决定行业兴衰。
浙江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在做面料拒水性实验。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凭借一款防水透湿功能面料,东进公司在2024年4月成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款防水面料的年销售额大概在4个亿左右,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全国第一、全球第三。”该公司面料研发工程师乔路阳介绍。
尽管如此,市场对纺织服装行业的环保要求,每年在提升。企业连同研发实验室共同面临面料科创新挑战——
2024年9月,欧盟根据REACH法规限制使用PFHxA(全氟己酸,PFAS的一个子类)和PFHxA相关物质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这意味着,以往出口的面料很多不符合欧美环保新规。
这项新规也向整个面料与服装产业发起新挑战,成为行业难题放入难关视野。到目前为止,这款符合新标的国产面料还在紧张研制中。
“谁先掌握了不含氟的高防水高透湿面料技术,谁就率先统领了市场。”乔路阳介绍,当前至少有三四十家欧美企业排队等着下单,希望找到一款符合欧盟新标的冲锋衣面料,“如果顺利研发出这款,能至少跑赢市场半年。”
与市场抢时间、比速度,这是纺织服装领域的常态。科技延长了产业生命线,也在加促行业极速“新陈代谢”。产业链上的所有人紧绷“科技弦”,他们知道,一旦脱离科技与创新,也就意味着违背市场需求。
目前,浙江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正联合浙江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戚栋明教授带领的反应性聚氨酯涂层团队,研究新一代环保座椅面料的化学反应过程。
该团队博士后胡能通过控制材料分子链,从而向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科技布配方”的化学工艺和原理。“希望把这第三代科技布里的乙烯双酯、多元醇等石油基化学组分转变为生物基化学组。这样面料的工业流程上缩短了时间,能实现能耗降低,并且提升环保等级。”胡能介绍,经过产学研相配合,摸清各个组分之间的反应原理,新能源汽车企业就能完善科技布功能。
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新面料研发。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此外,以研制我国首条“深海系泊缆绳”为例,经过高校、企业联合自主研发,填补特种绳市场国产空白,而且将售价打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浙江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建设的国际先进水平中试基地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累计撬动全社会研发经费超20亿元,带动产值超300亿元。
经过年复一年的研发及试验,丝线犹如拥有超乎想象的“魔法”。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变化的面料具有防水、透湿、抗菌、除臭等功能。而这样的改变,在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根丝线会带来哪些改变?
来科普馆“触摸”前沿成果
眼下,一体编织成形的瑜伽服、触感冰凉的防晒衣、抗风透气的冲锋衣,还有咖啡渣中提炼出抗菌除臭纤维制成的冲锋衣……引领着服装科技前沿,让人惊叹科创带给生活的神奇改变。
改革开放后,浙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也形成了以绍兴、杭州、宁波、嘉兴为主体的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到2027年,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产值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
在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展馆,汇聚了浙江纺织与服装产业链的一些代表性前沿科技与产学研成果——碳纤维经过3D打印,科研人员在实验里自制一辆山地车,重量仅为6000克,即12斤;无人机的机翼叶片,也正由一个圆环形状的专用设备进行立体编织;防弹背心的保护插板,展示出三代更迭……
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科普展馆展示了纺织技术的广泛应用。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这些场景化呈现,让研学团学生们惊叹于纺织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的神奇奥秘,感受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的触手可得的前沿技术。“半小时的学习,让我像做梦一般在天空、大海中遨游。牵住我的正是从未见过的神奇丝线。”一名小学生在科普馆研学时感叹受益匪浅,同时找到了“一根丝线何以撬动万亿级集群”的答案。
在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14个科研团队累计突破各种关键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13项,荣获32项省部级科技奖和国家级行业奖;人才土壤也“滋养”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浙江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链示意图。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强大完备的产业链闭环,萧山、桐乡、绍兴柯桥形成上游化纤原料产业带;中游织造印染集聚全国40%的绿色印染产能;下游以宁波、杭州、温州等为核心城市,搭建起“男装—女装👚—童装—家纺”的全品类布局。
并由此诞生一批知名“行业地标”:位于绍兴柯桥的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诸暨大唐街道,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袜都”;位于嘉兴的濮院,正从“羊毛衫名镇”变身为“中国时尚第一镇”;此外,形成了万事利、雅戈尔、太平鸟、博洋、雅莹等一批全球知名品牌。
数据显示,近年来,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产值占全国比重近五分之一,规模稳居全国首位,为全球提供了近三分之一的纺织原料,化纤、印染面料等10个细分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
而支撑万亿集群,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正是科创的力量。在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不远处,一个占地200亩的全新的纺织服装综合科创园区正在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施工正紧。到2027年,该园区将汇聚超千名硕博研究生,潜心研究领域最前沿科技,引领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大批纺织与服装领域的科研成果将从实验室走向现实。未来,也将诞生更多不可思议的应用,比如更多纺织服装技术延伸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领域,颠覆人们认知。
设计制图:胡祥宇 蔡李皋
设计制图:胡祥宇 蔡李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