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赖进口到自主量产,曾经被进口产品长期垄断的中硼硅玻璃安瓿,如今在东明县实现“中国智造”突围。菏泽民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设备改造技术,让国产高端药包容器性能对标进口,成本降低三成以上,奏响传统制造业升级强音。
在东明县武胜桥镇民康药玻车间,改造后的卧式安瓿机正以每小时1.2万支的速度高效运转,产出的中硼硅玻璃安瓿是疫苗、生物制剂等高端药品的关键包装,曾经这一领域是行业“卡脖子”痛点,此前企业深陷传统玻璃“低端内卷”,人工检测效率低且成本高,企业面对激增的中硼硅玻璃安瓿市场需求,又因国产设备技术不足、进口设备价格昂贵而屡屡错失机遇。
菏泽民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世英:“那段时间真的很难,车间里传统设备全靠人工挑检,效率上不去,成本越来越高,低硼硅玻璃安瓶竞争激烈,价格压得非常低,再加上市场对中硼硅玻璃安瓿瓶需求量越来越多,进口设备设备要价高,中小型药包企业难以承受,要是再不搞研发突破,企业真的走不下去了。”
为打破企业困境,企业组建核心团队,锚定中硼硅安瓿技术攻坚。研发之初,团队就就遭遇了首道难关“高温关”。中硼硅玻璃需在1200℃以上的软化,这一特性导致原有设备频繁出现瓶体变形、炸裂。
菏泽民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研发技术员徐长春:“为了找对加热方案,我们连续三个多月没日没夜泡在车间,光修改的图纸就堆了半人高。每次试验失败都很沮丧,也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最终我们通过多轮尝试,用新型三层复合加热装置和独立气路控制技术,攻克了温度稳定性难题。当第一支合格瓶体成型时,整个团队都非常激动。”
历时一年半,累计投入300万元研发资金,企业终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核心指标与意大利进口产品相当,不仅打破了国际市场的垄断,成本还降低30%,迅速赢得市场认可。而在研发过程中,当地镇党委也为企业开辟审批“绿色通道”,让企业轻装上阵搞研发。
东明县武胜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伟:“民康药玻搞研发时,我们每周都去现场办公,从项目备案到业务审批一路绿灯,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让企业拿出更多精力聚焦研发,企业专心创新,我们尽心服务,力争让企业‘智造’突围之路走得更稳。”
(记者:张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