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通讯员 胡珂
日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的浙江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迎来了一批客人——由杭州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楼立群担任团长的“双十平台助跑团”。双方就该中心在国产大飞机复合材料攻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问题、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申请等开展讨论。
近年来,浙江结合产业需求,不断扩充科创平台矩阵。2023年,浙江完成了10家省实验室和1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即“双十平台”。其中,之江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等10家平台均位于杭州。今年5月,杭州发布“双十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以下简称“助跑计划”)。该计划围绕科技成果的孵化、发掘、培育、对接、落地全过程,提出相应的“五大行动”,旨在搭建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者共同合作的创新机制,通过多方协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1+3+N”服务体系
“助跑计划”力争通过3年时间,推动“双十平台”催生1000项高价值发明专利,促成100项科技成果在杭州落地转化。
计划如何稳步推进?杭州组建了“助跑团”,并构建起“1+3+N”服务体系。
“1”是指1个市级“助跑团”作为核心枢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发挥引领作用,确保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连贯性,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导,避免各环节各自为政;“3”指的是“双十平台”3人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1人、各区县(市)牵头部门1人、“双十平台”成果转化员1人,他们能够贴近实际需求,快速响应具体问题;“N”即杭州各行业协会、银行、科创集团、投资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等,为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行业资源对接以及技术验证等支持。
楼立群介绍,实施“助跑计划”,需要建立“双十平台”成果转化与金融赋能的联动机制,形成“成果基金引导+机构协同服务+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拨投结合”的金融赋能体系。
2023年10月,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在杭州的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共同设立“院企子基金”,之科成果转化基金正是首批合作的院企基金之一。之科成果转化基金将主要投资之江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泛之江实验室生态项目,首期规模5亿元。
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科创基金部部长陈珍红介绍,作为杭州市属重要资本平台,该公司通过设立专业化的运作主体,实现“投人才—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成熟—投后赋能”的投资生命周期全覆盖,助力杭州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首选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帮助平台找准政策
不久前,在杭州余杭区举行的“助跑计划”动员会暨科技成果发布会上,来自之江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湘湖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携科技成果进行路演。从技术亮点展示到商业计划阐述,无不透露出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落地转化的热情。
“通过搭载无人机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团队研发出了机载大脑指控盒。它可根据接收到的语音指令,操控无人机飞行并开展作业。”天目山实验室智能无人机运行与控制团队王鑫直言,团队今年成立了公司,希望借助此次“助跑计划”动员会暨科技成果发布会,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加快研发进度,推动后续系列成果高效转化。
活动现场,“双十平台服务包”发布。“前期,我们走访了在杭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发现‘如何精准找政策’仍是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的一大堵点。”杭州市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主任王宏坤介绍。为此,该中心整合了杭州各地人才政策、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技术合同登记等资源,汇编成“双十平台服务包”,旨在帮助平台找准政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
楼立群表示,后续要针对各平台的不同需求,定向梳理并适时更新政策包。同时,结合杭州“科技大脑”建设,推动实现“政策找人”,为各平台充分、有效运用政策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此外,还需加强评优激励保障措施,充分激发各方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双十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自8月25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