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亚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AI技术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了“AI谣言”这一信息毒瘤。从AI伪造地震“小男孩被埋图”,到AI伪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视频,再到AI生成“核电站泄漏”新闻稿……这些虚假信息社会危害大,不仅消耗公众善意,更给抢险救灾带来阻碍,整治“AI谣言”已成为净化互联网生态的迫切课题。
“AI谣言”的泛滥,是技术赋权与利益异化的共谋。AI工具让造谣成本断崖式下降,而分平台精准推送、短周期批量生产的特性,则助长其形成传播风暴。今年2月,四川筠连县“2·8”山体滑坡发生后,部分自媒体账号用AI软件翻炒拼凑旧闻,传播如“山体滑坡被行车记录仪拍下”“4名遇险学生被路过司机救出”等帖文,诸多错误信息给抢险救灾带来困扰。“广东医保基金出现赤字”的“AI谣言”传出后,不仅引发社会恐慌,还造成群众对政策的误解。
扫除“AI谣言”,需要构建“技术+制度+公众”三重防线。技术层面,应加快AI生成内容检测技术研发,让虚假信息无处遁形;制度层面,需细化AI应用规范,对未标识的生成内容追责,斩断流量变现黑色链条;公众层面,则要培养“信息溯源”意识,教育公众不被未经核实的情绪化内容裹挟。
AI技术只是个工具,其善恶取决于使用方式。唯有政府、平台、公众形成合力,才能彻底整治“AI谣言”,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社会进步。
作者:振亚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