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室内植物工厂的水循环系统通过冷凝水回收、滴灌优化、营养液循环及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节水率95%以上),同时保障草莓生长环境稳定。以下是系统的核心组成与运行原理:
一、水循环系统核心组成
冷凝水回收系统
收集装置:空调/除湿机产生的冷凝水经漏斗形集水箱收集(内置过滤网去除杂质),夏季日均回收量可达2000kg以上。
净化流程:冷凝水经碳棒吸附重金属→UV杀菌→存入地下恒温水箱(埋深>5米,水温稳定20±2℃),减少调温能耗。
滴灌回用:净化水通过滴灌泵输送至栽培架,滴头流量1.5–2L/h,间距20–30cm,实现精准灌溉。
营养液循环系统
闭环设计:采用NFT(营养液膜)或深液流技术,营养液经栽培槽回流至储液罐,EC/pH实时调控后循环使用,回收率95%以上。
动态配比:
苗期:EC 0.4–1.0 mS/cm,N:P:K=18:8:15;
花果期:EC 1.2–1.8 mS/cm,N:P:K=15:10:20(膨大期追加高钾配方)。
增氧措施:气泡法间歇供氧(每日2次,每次15分钟),维持溶氧≥8 ppm,防根系腐烂。
地下恒温水箱
主副双水箱设计(埋深>5米),利用地温恒定水温(20±2℃),冬季减少加热能耗,夏季辅助降温。
通过钛合金盘管与循环水管连接,减少营养液温度波动(温差≤2℃)。
二、智能调控与协同运行
生长阶段基质湿度灌溉频率单次水量苗期80%每日3–4次少量湿润根系开花期50%–60%每3–10天1次2–3m³/亩膨大期70%–80%每3–8天1次2–3m³/亩转色期60%–70%减少频次,控水增糖1–2m³/亩
排水控制:每次灌溉至排水口出水2分钟即停,防积水烂根。
环境联动调控
光-水协同:强光时段(>6万勒克斯)同步提升CO₂至800–1000 ppm,并增加钾肥供应,补偿蒸腾损耗。
VPD优先调控:基于饱和水汽压差(目标0.5–1.5 kPa)联动加湿/除湿设备,高温时段优先降温,高湿时段升温+通风。
AI决策: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湿度变化,提前启动设备(如夏季预启热泵除湿)。
三、系统维护与节能设计
管道与设备维护
季度消杀:3%过氧化氢冲洗管道,抑制生物膜;每周清理根系分泌物防堵塞。
滴灌系统维护:施肥前灌清水20分钟冲洗管道,结束后再灌30分钟防结晶堵塞。
能源与资源优化
余热利用:LED余热用于营养液加温(19–23℃),降低空调能耗56%。
分时运行:夜间利用低谷电价运行热泵,白天以通风为主;光伏供电降低电网依赖40%。
雨水回收:屋顶雨水经沉淀-UV杀菌后存入恒温水箱,补充灌溉水源。
四、应用效益与典型案例
节水节肥效益
循环系统+精准灌溉使水资源利用率达95%,较传统种植节水70%(例:100亩工厂年节水24000m³)。
营养液动态调控减少肥料浪费30%,配合柠檬酸母液提升铁锌溶解度,降低缺素症风险。
病虫害防控应用
封闭环境+防虫网物理隔绝病原,定植前0.2%多菌灵浸根消毒。
湿度>87%时自动启动除湿+臭氧消杀,替代化学农药。
文章来源:叶菜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