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
转自:河北新闻网
目前,湖北武汉市的技术经理人约有2300人。他们被称为“科技红娘”,是推动企业与技术有效对接的“牵线人”。面对专利难转化的困境,他们全面评估专利商业可行性、协助制作产业化方案、帮助完成项目融资,顺利促成一项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据《》8月25日报道)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学研究、实验开发与市场推广的关键环节,转化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败。现实来看,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一面是企业对技术迭代需求迫切,但自己研发周期长、资金难负担,一面是大量研发人员“不会转、不敢转、没钱转”,众多优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科技成果产业化才能实现价值,转化中的堵点、卡点,正是技术经理人的发力点。保定市强化技术市场建设,培养技术经理人队伍,开展技术转移、分析评估、合同服务、概念验证和成果转化;武汉一家技术经理人团队已帮助上百项专利技术成果成功转化,转化金额约4亿元,带动投资约10亿元……“科技红娘”在多地走俏,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工作,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向新而行的发展趋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的迫切需求。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强化科技服务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约1.79万名,北京、河北、陕西等地纷纷出台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的专项政策。同时也要看到,技术经理人规模、质量还无法完全满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需求。
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要加快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积极培育懂科技、懂市场、懂产业、懂资本、懂管理的人才队伍。完善职称评定、薪酬激励等机制,并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技术经理人提供更多做“真题”的场景和机会,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舞台,以制度激励激发他们的内在动能,推动技术经理人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就能推动供需两端精准对接,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更多助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部印发的《“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技术经理人数量突破3万名。随着“科技红娘”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创新服务生态日渐完善,更多实验室里的成果将加快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为经济发展增添更多新动能、新活力。(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