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科技发展的深刻见解。他强调,面对未知的科技形态,学校需要积极适应时代变化,从学科布局到人才培养,全面为未来投资。
丁奎岭院士指出,未来的科技亮点将聚焦在健康和能源等领域。为此,上海交大将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进行学科重塑,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建设。通过“极交叉”的学科形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学科的组合,灵活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这种创新模式将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科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谈到科技自立自强时,丁奎岭提到,人才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因人才而盛”的理念,注重青年人才的引育。通过建立“校长直通车”机制,学校可以快速引进顶尖人才,确保他们在学校的长远发展。此外,学校还实施了多项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在学术上不断突破。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丁奎岭院士强调需要建立“全链条”的公共转化平台。这一平台将涵盖从概念验证到产业孵化的各个环节,帮助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学校也在积极争取成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成果转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在国际化人才引进方面,上海交大已经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优秀科学家和团队,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推动更多世界级科研成果的落地。丁奎岭院士相信,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展望未来,丁奎岭院士希望在“十五五”规划中,能够将高价值的极交叉科学研究纳入重点,确保基础研究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全方位的投入和创新,上海交大将继续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