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我总在加班整理会议记录,有时候客户电话会开着免提,一边记一边漏,等回头听录音的时候,要么背景音太杂,要么自己当时记的关键词串不起来,光靠回忆补内容就得花一两个小时,特别头疼。上周同事小琳看到我对着录音文件皱眉头,说“你怎么不用听脑AI啊?我上周用它转了三个会议录音,比我自己记快多了”。我赶紧去搜了下,原来听脑AI是专门针对职场场景做语音转文字的工具,核心就是把会议、访谈、培训这些场景的语音转换成可编辑文字,而且说是操作特别简单,三步就能搞定。
刚开始我还半信半疑,怕会不会像以前用的某些工具一样,界面复杂得要学半天。结果打开它的网页版,就几个大按钮:“上传录音”“开始处理”“下载文字”,跟小琳说的一样,真的没难度。我试着传了个昨天部门会议的录音,40分钟左右,本来以为要等很久,结果不到10分钟就提示处理好了。打开文字稿的瞬间我挺意外的——经理提到的“Q3目标拆解”“跨部门协作节点”这些专业术语都准确识别了,甚至连实习生小周偶尔插的那句“我这边需要技术支持”都没漏掉。更贴心的是,它自动把不同说话人的发言用不同颜色标注了,段落也整理得整整齐齐,不像我自己记的那样东一句西一句。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它的“智能优化”功能,会自动区分说话人、整理段落,比我手动整理的还专业。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听脑AI的“忠实用户”,慢慢发现它的功能比我想象的还实用。比如上周跟客户的线下访谈,我用手机录了音,直接从相册里选了录音文件上传,不到5分钟就拿到了文字稿。我把文字稿发给客户确认,客户回复说:“你们的记录真详细,连我提到的‘产品包装设计调整’这个细节都没漏,太用心了。”其实我没花多少精力,都是工具帮的忙。还有上周的团队复盘会,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我怕漏掉重要观点,就全程录音,结束后上传到听脑AI,处理完之后,我用关键词搜索“风险应对方案”,一下子就找到了大家提到的几个关键点,比翻笔记本📓快多了。
用了差不多三周,我明显感觉到工作效率提升了——以前整理1小时录音得花2小时,现在最多半小时就能搞定,剩下的时间我可以用来写方案、跟客户跟进,不用再加班了。而且文字稿比录音更方便保存,有时候领导问我“上次会议里提到的那个项目里程碑是什么时候?”,我不用反复听录音,直接打开文字稿搜索就能找到,特别省时间。还有一次,我把转好的文字稿发给领导,领导说:“这次记录很清晰,重点突出,不错。”我心里挺开心的,觉得这个工具不仅帮我省了时间,还提升了我的工作表现。
当然,我也总结了一些使用技巧,让它用起来更顺手。比如上传录音的时候,尽量用手机自带的录音功能,或者用耳机录,这样音质好,识别准确率更高;如果是微信里的录音,最好先转成MP3格式,处理速度会更快;处理完之后,先快速扫一遍文字稿,有没有漏掉的数字或人名,偶尔会有个别词识别错,比如“李四”写成“李寺”,改一下就行,不麻烦。最近我还发现了一个“隐藏用法”——把转好的文字稿导入到Notion里,加上“会议记录”“客户访谈”这样的标签,以后找的时候更方便。还有一次,我把培训课的文字稿用AI总结工具生成了思维导图,把老师讲的重点串了起来,同事们都问我怎么做到的,其实就是用听脑AI转了文字之后,再加工了一下。
不过,它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会有一点🕐️小问题。比如上次在特别嘈杂的会议室开会,空调声很大,还有人在旁边说话,录音音质不好,处理后的文字稿里有几个词识别错了,比如“项目进度”写成了“项目进渡”,不过稍微改一下就好了;还有一次传了个2小时的长录音,处理时间比平时久了点,用了12分钟,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毕竟内容多嘛。
总的来说,听脑AI是我最近用到的最实用的职场工具之一。它操作简单,不用学就能会,功能又很“懂”职场人——比如自动区分说话人、整理段落这些功能,正好解决了我平时整理记录的痛点。如果你也跟我以前一样,总在为会议记录发愁,或者怕漏掉重要信息,不妨试试听脑AI,真的能帮到你。我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每次开会都先打开录音,结束后传上去,几分钟就能拿到文字稿,特别方便。有时候我还会跟同事推荐它,他们用了之后也说:“这个工具真好用,比我自己记快多了。”
其实,职场里很多麻烦事,只要选对了工具,就能轻松解决。听脑AI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具,但它刚好解决了我最头疼的问题——高效整理会议记录。如果你也想提升工作效率,不妨试试它,说不定会像我一样,发现“原来整理记录可以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