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一个个不起眼的鸣乔【MQ-YL】雨量监测站如同“预警前哨”,在暴雨来临时为城市安全争取宝贵时间。 这些监测站通常安装在楼顶或高处,配备高精度翻斗式雨量计:每承接0.5毫米降雨,翻斗就会翻转一次,触发一次数据传输。
2023年北京“7·31”暴雨期间,某监测站监测到1小时降雨量达110毫米(大暴雨级别),系统立即向城市管理部门发出红色预警,启动最高等级响应:地铁部分线路停运、低洼地区居民紧急转移、排水泵站全速运行。数据显示,提前30分钟的预警使人员伤亡率降低70%,财产损失减少超百亿元。
雨量监测站的“智能联动”模式更显威力。在上海某商务区,监测站与地下车库门禁系统联动:当降雨量超过50毫米/小时时,车库入口自动升起挡水板,同时语音播报“暴雨预警,请勿驶入”;在深圳的智慧街道,监测站数据接入路灯控制系统,暴雨时自动开启黄色警示灯,提醒司机注意积水。从单点监测到系统联动,雨量监测站让城市在暴雨面前不再“被动挨打”,而是形成“监测-预警-处置”的完整链条。
雨量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