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能机器人️堪称最火概念,机器人️运动会如火如荼、概念板块暴涨……,最火还得数宇树科技,春晚爆红,7月18日,宇树科技宣布了上市消息,更是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拉动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走高。
一个突发事件终止了宇树科技顺风之旅。2025年8月25日,杭州露韦美日化有限公司以侵害发明专利权为由起诉宇树科技,指控其Go2机器狗产品侵犯“一种电子狗”专利。该专利涵盖电子狗的躯干、头颈部、四肢结构及远程监控功能,原告要求宇树科技停止生产销售Go2并赔偿经济损失。
这起诉讼可能狙击宇树科技上市。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发行人不得有下列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包括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等。
宇树科技原计划于10月提交招股书,受此次诉讼的影响,宇树科技上市面临变数。
如果宇数科技败诉,宇树科技需停止Go2销售并面临高额赔偿,Go2作为消费级主力产品,2024年销量占全球市场69.75%,这将直接影响公司营收。
作为年内机器人️赛道最具光环的明星️企业,宇树科技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了机器人️行业的一个缩影,如何解决技术短板,实现量产突破,真正走进市场。
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业内估算,截至2024年底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已近百家,并有30余家企业宣布2025年开始商业化量产。
政策层面也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2025年3月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广东、北京等十余省市将其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北京还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攻关。
8月6日,一则新闻引起了机器人️行业的关注:伯朗特机器人️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其 “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未获通过。
行业风口来临之际,也是泡沫产生的时刻,大量资本的涌入、市场的过度乐观、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媒体盲目吹捧、投机者疯狂涌入……。这很像互联网泡沫早期,野蛮生长,泥沙俱下,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也是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的必然阶段。
1
估值破百亿,宇树科技开启IPO
2025年除夕大概是宇树科技真正破圈的一天。在央视春晚上,宇树科技16台人形机器人️,整齐划一地表演了一次秧歌舞,一夜之间宇树科技成为全民热议的企业。
这家创立仅仅9年的机器人️企业,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底蕴和持续盈利,吸引多个投资者的青睐。近期宇树科技传出消息,有望登陆A股市场,成为A股市场"具身智能第一股"。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接受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计划最快于今年10月完成上市条件评估并推进IPO筹备。
文件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的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股权。
宇树科技可谓是2025年最炙手可热的科技企业之一,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宇树科技不仅在春晚的舞台上成功出圈,在英伟达的新春拜年活动上,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还成为了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座上宾。
这种炙手可热似乎也是宇树科技成长路途的一个缩影。成立九年,宇树科技已经完成多轮融资,2024年初,宇树科技完成近10亿元的B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中投网等企业或机构。
C轮融资7亿元后,宇树科技估值达120亿元,投资方名单涵盖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蚂蚁、吉利资本等巨头,老股东也悉数跟投。宇树科技的多轮融资成功,也被市场视为资本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认可。
2025年1月至7月,国内具身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了141轮投融资,半年时间投融资数已超去年总和。
市场对机器人️赛道的认可也成了推动宇树科技上市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宇树科技水涨船高,甚至一度被投资者追着“撒钱”。有知名投资人称,很多宇树科技的老股东都希望能继续追加投资,但宇树科技的融资份额已经分不过来了,目前宇树科技也不缺钱。
宇树科技一旦成功上市,将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其高盈利、高增长的财务表现,会给行业树立盈利确定性标杆,也将推动人形机器人️企业估值逻辑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兑现”,重塑行业估值体系,这是对行业的影响。
此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的宇树科技,上市后扩张产能,也会带动相应的核心部件订单增长,带动产业链;对于行业其他玩家来说,也会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重点投入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促使行业进入井喷发展期。
2
技术破局,宇树科技的成长之路
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王兴兴,从小就对物理、化学感兴趣,且动手能力强,甚至在初中时曾自制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2009年,王兴兴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本科期间用200元的成本造出14个自由度的双足机器人️;2013年,王兴兴进入上海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硕士,主攻四足机器人️研发。
因为英语偏科,王兴兴考研时与浙江大学失之交臂,但在上海大学期间他开创性地采用外转子无刷电机直驱技术,研发出XDog四足机器人️,这也为后续创业奠定技术基础。
XDog四足机器人️的诞生,成为了王兴兴创业的基础,也开启了宇树科技的技术孵化期。XDog采用无刷电机直驱技术,无需减速器即可实现力控,整机成本控制在万元级,远低于波士顿动力的液压方案。2015年,王兴兴凭借XDog获得上海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八万元的奖金也成为了他的创业启动资金。
2016年6月,王兴兴硕士毕业后短暂入职大疆,8月创立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开启创业路,创业初期,宇树科技仅有五人。
2017年是宇树科技发展的关键一年,那年九月,宇树科技的首款产品,四足机器人️Laikago问世,定位科研市场,按照尺寸、体型、动力性能等需求,独立研发了电机、电机驱动及主控、整机机械结构及全新重构的控制系统。这款机器人️售价约16万元,销量超200台,其客户包括高校与科研机构。次年,宇树科技获得安创加速器与变量资本的天使轮投资,转向消费级市场。
随后,宇树科技开启在技术和产品上的狂奔之路。
2019年,宇树科技发布行业功能性四足机器人️Aliengo,采用全新设计的动力系统,更轻量集成,一体化机身设计;2025年,宇树科技发布教育酷玩四足机器人️A1,小巧灵活、爆发力强,最大持续室外奔跑速度可达3.3m/s;
2025年6月,宇树科技发布伴随仿生机器人️Go1,以超低价格和优秀的感知运动能力,走进了大众生活;2023年7月,推出全新一代消费级四足机器人️UnitreeGo2具身智能新物种,标配4D超广角激光雷达,AI大模型赋能;8月,正式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具备全球近似规格最高动力性能;
2024年,宇树科技发布UnitreeG1人形智能体,CEO王兴兴表示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试点落地,同年完成B2轮融资,融资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产品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业务层面,宇树科技年营收超10亿元,已连续五年盈利,四足机器狗全球市占率达69.75%,人形机器人️G1及H1系列交付超1500台,还获得中国移动1.24亿元订单,创行业纪录。202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在最新C轮融资中,获得中国移动、腾讯、阿里等巨头领投,估值突破120亿元,正式启动IPO,踏上上市征程。
此外,宇树科技的出海之路也在持续进行,2023年入驻亚马逊,Go2首日销售额突破千万美元💵;2025年速卖通百亿补贴活动中,G1人形机器人️单月销量超2000台。
3
从实验室到千家万户,人形机器人️的路还有多远?
2025年堪称中国智能机器人️元年,1月至7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融资超240亿元,创历史新高,红杉、高瓴等机构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AI算法等赛道。小米、美团等科技巨头企业也纷纷布局,整合“硬件+服务”生态。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商业化背景下,中国科技开始纷纷布局行业,实现突围超车。
站在技术与资本交汇口的宇树科技无疑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科技企业。宇树科技的上市是起点,但不是终点,当下,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未来还充斥着不确定因素,如何突破技术、供应链等诸多因素,真正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是机器人️赛道面临的共同问题。
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还未爆发出大幅增长的采购需求,当前采购还是以科研需求为主,这就导致硬件成本高居不下。特斯拉AIDay数据亦显示,人形机器人️核心硬件成本达10.10万元,占总成本的69%,其中灵巧手、行星滚珠丝杠等部件降本空间虽大,短期内难以突破。
此外,机器人️赛道多集中在B端,C端用户的开发路依旧漫长。
2024年宇树科技全球销量达2.37万台,占据近70%市场份额,人形机器人️交付量超1500台,但核心用户依然是高校与科研机构,产品应用场景诸多存在于实验室和展会等等,对C端市场的开拓尚处瓶颈。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上,除了工业领域的深化应用,在家庭服务如何普及是个大问题,如何从ToB走向ToC,这是所有玩家的共同课题,让机器人️走进更多家庭,完成承担家务、陪伴老人小孩等任务。
这需要目前仍处发展初期的机器人️实现技术上的大突破,此前瑞银证券中国工业分析师王斐丽指出,即便是搬箱子这类被视为最先落地场景的简单任务,当前机器人️的表现也只能达到人的效率的30%左右。
可见,未来需要企业继续探索多模态智能融合以及自主智能体发展等等,让机器人️能实现更全面智能分析,提升机器人️交互与决策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
在产业生态的构建方面,赛道玩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与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进行深度紧密的合作,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推向市场的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如何合作,打造完善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在发展元年,实现技术增长,构建产业生态,如此才能真正催生蓝海市场。
当下行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工信部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颠覆性产品”,市场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拥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在科技企业陆续AII in之际,谁又能在万亿市场中卡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