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算力大会释放的档案信号
2025年8月,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召开,标志着我国算力产业进入“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新阶段。大会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显示,全国算力规模突破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占比达788 EFLOPS,算力与数据存储、传输的协同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档案整理工作正从单一文件管理向全产业链数据整合转型,算力产业链的档案价值被重新定义:从项目立项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成为支撑政府决策、技术创新和产权保护的核心要素。
山西档务通的能力与实践
山西档务通档案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档案服务领域的标杆企业,凭借“三维一体”档案管理体系,深度参与大同算力之城建设。其核心能力体现在:
全产业链档案整合能力
公司构建了覆盖“服务器生产-数据中心建设-云服务终端-数据应用”的档案专题库,通过“项目代号-年份-流水号”编码体系,对设备档案、运维日志、能耗数据等12类专项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例如,在秦淮数据项目中,完成12万份工程档案的规范化整理,支撑了日均3万人次的数据标注作业。
技术驱动的智能整理流程
引入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档案自动分类与编目。系统通过训练历史分类规则,对新档案数据进行智能预测,分类准确率达92%。同时,采用OCR技术完成282万页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建立包含43项指标的元数据标准,支持多模态数据(文本、图像、视频)的结构化存储。
安全合规的保障体系
通过等保三级认证,建立“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安防机制。在档案存储环节,采用云计算与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物理级绿电溯源,确保算力产业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山西档务通的实践表明,档案整理已从“被动保存”转向“主动赋能”。未来,随着算力规模扩张,档案工作需关注:
多模态数据管理挑战:应对量子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档案需求;
数据跨境流动合规:在隐私保护框架下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知识图谱构建:通过NLP技术深化档案语义检索,辅助产业趋势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