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pot而言,真正的价值并非舞动花招,而是在真实作业中落地的能力:负重爬楼、勘测扫描、开门取物……这些才是它真正的用途。于是,空翻这类看似炫技的动作,被设计成最严格的测试项,用来验证系统硬件是否稳健、算法是否可靠、各子系统是否协同无 gap。一旦能连翻三次,便意味着硬件强、算法稳、协同良好,真实环境中执行任务的保障就更足。
这只小型四足机器人️Spot的体型与参数也值得一提:身高84厘米,长度110厘米,宽度50厘米,净重32.5公斤,全身共12个自由度(每条腿3个),并装配有5对立体摄像机📹️。这些配置,使它在复杂地形和动态场景中拥有出色的感知与机动能力。
这次的后空翻并非为了“炫技”而生,甚至在开始之初,Spot并未被设计成要完成后空翻。工程师Arun Kumar在谈及此事时,语气平稳而不造作:“Spot并非专为空翻设计,我们甚至在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它会完成后空翻。”这话说得很实在,也让人对它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不过,谈到Spot的能力边界时,离不开它作为实用机器人️的定位。除了前后、侧向的空翻,它在负重爬楼、勘测扫描、开门等任务上的表现才是核心。正因为这些任务的现实性,客户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购买一条“专门用来后空翻”的机器狗来服务。那为什么要把空翻训练成看似“花哨”的技能呢?原因很直接:在真实工作环境里,Spot可能会滑倒、被障碍物绊住,人类并不能每次都上前扶持。要让机器人️在跌倒后仍能迅速自我恢复,系统必须充分利用硬件与动力来实现自我站起的能力。于是,空翻这类动作,反而成了最严格的测试手段——能否在多次翻滚后快速稳定地重新站起,直接折射出整个系统的强健程度和协同效率。
在训练细节上,Spot的研发团队采用了“先在仿真环境中强化学习”的路径:策略若出现问题,就将改进后的策略部署到真机上测试,观察不足,随后反复迭代,强化Spot的稳定性与鲁棒性。相关思路可参照论文 High-Performanc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on Spot: Optimizing Simulation Parameters with Distributional Measures。
关于Spot本体的更多信息:它被设计为84厘米高、110厘米长、50厘米宽、32.5公斤重的轻型四足机器人️,拥有12个自由度(每条腿3自由度),并装备有5对立体摄像机📹️。此次空翻测试的意义不仅在于硬件和动力系统的验证,更是为相关公众活动与媒体曝光做准备。自2016年“出生”以来,Spot就因舞蹈与娱乐走入公众视野。早在2018年,尚未上市的Spot就曾跳起马龙风格的《Uptown Funk》;到了2025年,它又与机器人️群体一起完成了多人共舞的表演。同期,Spot还与防弹少年团的歌曲配合,演绎过“七狗观音”。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2月,韩国现代集团收购了波士顿动力80%的股份,并于2025年实现全控股。
因此,对Spot而言,舞蹈与娱乐一直是其训练场的一部分,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实际任务中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毫无疑问,Spot的真正用途,仍然是那些来自现实世界的、触手可及的任务。完。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