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2025数博会E1展馆贵州大数据集团贵州省综治信息平台的展台前,一块电子屏静静展示着平台上线以来的“成绩单”:处理矛盾纠纷40余万件,服务覆盖全省11万个网格,12万余名网格员在线协同……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高效运转的“社会治理智慧大脑”。
“平台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全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展台工作人员吴璇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图表说,该平台严格遵循“统一信创部署、统一能力支撑、统一平台承载、统一决策调度”四大核心要求,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全面覆盖”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在线体系。
“群众通过‘贵州通’APP、公众号或线下大厅等多种渠道反映诉求后,系统会根据发生地自动派送至属地综治中心。”吴璇详细解释道,“比如南明区的案件就会派到南明区综治中心,中心再根据事件描述,分拨至公安、妇联、卫健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多元化解。”整个过程实现了“受理有渠道、处置有流程、结果有反馈”的全流程闭环,最快24小时内就能完成处置。
这个平台展现出强大的整合能力。纵向打通省、市、县、乡、村、网格六级治理链条,将全省11万个网格纳入统一管理;横向联通公安、检察院、法院、信访、司法、妇联、人社、民政等20余个职能部门,建立线索推送、信息共享、协同处置机制,形成“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在数据汇聚方面,平台整合了公安非警务类警情、民政离婚登记信息、司法社矫人员信息等重点数据,并与全省公安户籍人口进行比对。“截至目前,婚姻家庭纠纷占比最高,包括家暴、亲子关系恶化、婆媳矛盾等,其次是邻里纠纷和欠薪问题。”吴璇补充道。
平台创新推出“贵和码”等网络反映渠道,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受理体系,群众扫码即可在线提交纠纷信息,真正实现“指尖上的矛盾化解”。同时,通过多部门线上协同机制,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体系,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路、工作人员少跑腿的智能化治理转型。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平台已引入AI技术,能够自动提取事件标签和要素,生成红橙黄蓝四色风险预警。“这使平均处置时间从3天缩短到1天左右。”吴璇表示,今年以来,平台共登记受理矛盾纠纷82万余件,其中网格员主动摸排41万余件,公安机关推送线索34万余件,职能部门推送近5万件。
据了解,该平台还对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未办理的事件工单进行智能督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即实现“最多跑一地”目标,建立闭环化解机制,集中人力和数据两大资源,健全枢纽、预警、督办三大功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AI技术应用,推进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吴璇表示,这个汇聚了全省治理智慧的综治平台,不仅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更展现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贵州经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编辑 罗昌
二审 杨唯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