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修文县扎佐镇新庄村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内,一套名为“贵农智慧农批云平台”的园区运营数字系统清晰显示:土豆以当日506.83吨的运输量,远远领先其他蔬果,这一数据生动印证了贵州人对“洋芋”的偏爱。
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内工人正在整理分包刚卸载下来的土豆。
记者在贵阳农产品智慧物流园可视化平台前端大屏前看到,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车辆进出记录、供应商交易笔数、当日进出农产品数量等多项数据。占地近70万平方米的园区运营状况,全部集成于一方屏幕之中。贵阳农产品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网络专员龙明飞介绍,该平台不仅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批发交易的实时检测,更通过数字化手段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与精准度。
贵阳农产品智慧物流园可视化平台。
效率的提升体还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清晨是物流园最繁忙的时段,载满农产品的货车依次通过智能地磅,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并完成称重,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司机无需下车,大幅减少等待时间。负责地磅管理的工作人员赵秋平说:“即便在春节、中秋等业务高峰,系统也能保障园区有序运转。”
载满农产品的货车依次通过智能地磅,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 园区不仅是物流枢纽,更是稳定区域农产品价格、优化产销结构的重要力量。通过“贵农智慧农批云平台”与“数智贵农”系统协同运作,园区初步构建起一套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每日数万条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归集。“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园区运营的‘晴雨表’,”龙明飞表示,“我们正利用这些数据推动产销两端价格更合理、更透明。”
据统计,自该数字化体系运行以来,园区日均处理数据超万条,显著提高了运营响应速度与决策精准度。未来,物流园还将接入更多应用场景,持续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强化价格发布、线上线下融合管理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助力“黔货出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