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关键与新兴技术指数报告
报告共计:28页
全球关键与新兴技术实力排行榜出炉:中美领跑,多领域竞争格局生变
近日,哈佛大学贝尔费尔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发布的《2025年关键与新兴技术指数报告》引发关注。这份覆盖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告,通过整合3375个数据点,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半导体、太空技术和量子技术五大领域的实力进行了量化分析,为我们勾勒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清晰图景。
全球技术格局:中美稳居第一梯队,梯队分层明显
报告显示,在关键与新兴技术的综合实力比拼中,美国和中国形成了独一档的第一梯队,两者的领先优势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凭借在太空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显著优势位居榜首,其强大的经济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本以及分散式创新生态系统是核心支撑——这种生态能快速汇集各机构的专业知识,加速创新规模扩张。不过,美国也面临学术研究经费削减、政治两极分化等挑战,联邦政策的波动可能导致人才和资金流失。
中国虽整体稍逊于美国,但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正稳步缩小差距。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依托药品生产制造的主导地位表现突出;量子技术领域的差距也在显著缩小。不过,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仍因依赖外国设备、早期私人研究生态不足等原因相对滞后。中国的优势同样来自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本,政府通过集中规划推动技术自主,减少进口依赖,但也面临增长放缓、债务增加等压力。
紧随中美之后的是第二梯队,包括日本、韩国、英国、德国、中国台湾、法国、印度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得分依次递减。值得注意的是,若将欧洲(涵盖法、德、意、荷、西、土、英等)视为整体,其综合技术实力约为美国的一半、中国的三分之二,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技术领域排名第三,但在半导体和太空领域落后于日、韩、台及俄罗斯,深化整合成为欧洲释放潜力的关键。
五大领域竞争细节:各有千秋,优势与短板并存
人工智能:美国领跑,中欧紧随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领先地位尤为明显,其优势体现在经济资源、计算能力和算法创新上,OpenAI、谷歌等企业主导着先进系统开发。中国在数据规模和人力资本上表现亮眼,DeepSeek等企业以成本效率创新抢占市场;欧洲则凭借Mistral等企业推动开源模型发展,但受限于数据保护法规和分散的创新资源,整体稍逊一筹。
值得关注的是,除中美欧外,其他国家虽难具备全方位能力,但可通过垂直领域专业化建立优势。比如日本和德国在机器人️与AI融合领域深耕,加拿大专注工业安全工具,巴西则在农业数据应用上崭露头角。
生物技术:中美差距缩小,欧洲潜力待释放
生物技术领域呈现出中美紧追不舍的态势,两国整体表现接近。中国在人力资本和医药生产上依托大规模公共投资与制造业基础占据优势;美国则凭借私营创新和公私合作,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等前沿领域领先,莫德纳等企业在mRNA疫苗等领域的突破就是例证。
欧洲在该领域的潜力不容忽视,其在疫苗研究、安全和人力资本上表现不俗,但受限于经济资源分散和药品生产能力薄弱,未能充分发挥实力。报告认为,欧洲若能加强单一市场建设、协调筹资并建立集中审批通道,有望实现突破。
半导体:全球供应链分化,各环节优势分散
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呈现出“各擅胜场”的特点。美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设备领域强势领先,但制造环节相对薄弱;中国在经济资源、制造装配和组装测试上表现突出,却在设备和材料领域依赖外部;中国台湾则在制造装配和专用材料上占据主导地位,但需依赖外国设备;日韩在设计和制造上有优势,却对中国市场存在依赖。
地缘政治因素深刻影响着半导体供应链。美国联合盟友实施的出口管制,不仅给中国技术突破带来挑战,也对美国本土企业造成影响,例如英伟达因对华芯片限售预计损失55亿美元💵。全球各国正通过巨额补贴和产业政策推动本土化,试图在这一关键领域掌握更多主动权。
太空技术:美国领先,多国加速追赶
太空技术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美国凭借NASA与SpaceX等企业的公私合作模式,在发射效率和载荷能力上领先全球,可重复使用火箭等技术不断突破。不过,其在轨资产面临反卫星能力的威胁,战略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通过国家主导项目与商业开发并举,加速太空探索,天宫空间站的稳定运营就是重要成果。俄罗斯则依赖苏联时期的技术遗产维持地位,欧洲通过欧洲航天局整合资源,印度的进步尤为显著,已跻身该领域前五。报告指出,人力资本、遥感技术和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是太空力量建设的主要瓶颈,仅靠经济资源难以实现突破。
量子技术:早期竞争阶段,中美欧形成第一阵营
量子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美国、中国和欧洲构成领先阵营。美国整体领先,公私投资均衡,企业和学术机构协同创新;中国以国家主导模式推进,在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领域优势显著,合肥国家量子实验室及全球首个集成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成果亮眼;欧洲则通过“欧盟量子旗舰”等计划整合资源,加强国际合作。
这一领域的竞争高度依赖长期投资和人才流动,2008-2023年美国量子领域公私投资约94亿美元💵,虽远低于半导体领域的投入,但已远超其他国家。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虽实力约为中美一半,但在量子安全和政策治理上表现突出,有望通过国际合作在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
技术融合成趋势,小国亦有机会
报告强调,技术融合正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例如,强大的AI模型加速药物发现,量子研究推动下一代芯片材料开发,这种“网络效应”让早期微小进步可能影响未来力量平衡。
对于小国而言,聚焦优势领域并加强国际协调,仍能实现区域性繁荣与安全。加拿大虽仅占全球人口的0.5%,却拥有5%的量子人才,在该领域贡献了大量研究成果;以色列则凭借军用卫星和反卫星技术,在太空安全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总体来看,这份报告不仅呈现了当前全球技术竞争的格局,更揭示了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在关键与新兴技术成为国家实力核心组成部分的时代,如何平衡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应对供应链风险,将是各国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8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