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8月29日消息(记者刘昱)今年7月11日,陕西省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在西安正式启动。陕西全省各地市、各部门积极响应,在三秦大地开展一场场数智学习的盛宴。
四大场景、六大行动:构建数字素养新生态
陕西省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围绕数字生活、数字工作、数字学习、数字创新四大场景,深入开展政企领域数字素养提升、人工智能科普宣教、师生数字素养提升、重点群体数字惠民便民、数字技能赋能兴农、全媒体矩阵宣传推广六大行动。
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健委、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省妇联、省科协、省残联等14家省级部门迅速响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字活动。
其中,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企业大讲堂”,为陕西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陕西省科协组织百余名学生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活”科学分享会。
陕西省妇联牵头开展陕西省巾帼数智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巾帼电商大赛,为三秦女性♀️创业创新搭建数智新平台;陕西交控集团开展智慧交通建设成果展……
一场场精彩活动共同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生态。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全民数字素养也在稳步提升,为陕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演进与深化:从数字赋能到“数智”赋能
与往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相比,2025年的活动更加突出“数智赋能”的特点,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这种演进不仅体现在主题变化上,更体现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从2022年的数字课堂培训周、数字技能进社区,到2025年围绕四大场景开展的六大行动,陕西省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正在不断深化和细化。
当大学生在人工智能竞赛奋力拼搏,当科普剧《AI成长记》走到群众中间,当小朋友在AI互动体验展上惊叹,从教育竞赛、前沿科普,到工业制造、智慧农业,再到医疗健康、就业培训和助残公益,全方位的展示让人工智能技术变得可触、可感、可用。
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数字成果的普惠共享,让更多群体在更广领域共享“数字红利”。
常态化、机制化、系统化推进数字素养提升
陕西省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已经形成了常态化、机制化、系统化推进的良好态势。从2022年到2025年,提升月活动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参与范围一年比一年广泛,社会影响一年比一年深远。
智慧社区里,老年人通过“银龄课堂”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乡村田间,农民们通过直播学习智慧农业应用;校园教室里,青少年通过编程体验感受创新乐趣;政企办公区域,数字转型成为提质增效的关键法宝。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的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加速了数字文明成果的全民共享,更以数字素养的跃升激活了社会创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锻造了新型人力资源,为高品质生活筑牢了数字底座。
2025年陕西省的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呈现出 “全覆盖、分群体、重实效” 的鲜明特点,整体活动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陕西正加快形成数字共识、汇聚数字力量,在提升公民数字胜任力的同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智力”,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陕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