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4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行。
在23日的开幕式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1+4”个算力行业发展报告,即《2025综合算力指数》和《2025算力发展报告》《2025存力发展报告》《2025运力发展报告》《2025智算服务发展报告》。
其中,《2025综合算力指数》报告全面呈现了我国综合算力发展现状。
让人意外的是,在全国拥有算力中心的302个地级行政区中,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数蝉联全国第一,张家口、大同位列第二、三位。
来源:《2025综合算力指数》
廊坊,这座在全国乃至河北省存在感不高的三线小城,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成为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的又一“超级工程”。
源自国家发展改革委
其中,京津冀枢纽规划设立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为张家口市怀来县、张北县、宣化区。
廊坊并不在列。
“数”指的是数据,经济越发达,产生的数据量越大,所以叫“东数”;“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西部地区空间广阔、能源丰富,适合发展数据中心,所以叫“西算”。
廊坊地处东部,但经济发展一般,并不会产生那么多的数据,可以说是“数据洼地”;廊坊也没有像贵阳、张家口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及资源能源禀赋,所以没有挤进“东数西算”的数据中心集群。
01
廊坊为何能成为“算力高地”?
廊坊虽然不强,但“邻居”太强了。
需要指出的是,“东数西算”并不是将东部的所有数据都运往西部去算。
对于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数据,适合向西部转移;而对于视频通话、远程医疗、智能网联等对网络要求高的数据,还得留在东部计算。
廊坊夹在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万亿GDP城市之间,素有“京津走廊”之称,拥有直连京津的低延时优势,数据传输更快。
据悉,廊坊与北京的数据传输延时只有2~3毫秒,内蒙古得5毫秒左右,宁夏8毫秒以上了。
此外,算力比拼的是电力。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2%;预计到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达525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8%。
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本身用电就紧张,又怎能“匀”点给数据中心?
经济不发达反而成为廊坊发展算力的又一优势。因为自身电力需求量没那么大,才能养得起数据中心这只“电老虎”。
除了诸多优势,自身也努力,这是廊坊成为“算力高地”的第三个原因。
2009年,“数据”一词还不时兴,廊坊即抢先布局数据中心建设,吸引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京东、润泽、万国等数据中心相继落户。目前,全市已投运数据中心32个,运行标准机柜32.7万架,智能算力规模22384P(P为算力的量化单位,表示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
依托强大的算力底座,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今年上半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8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1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02
廊坊能否坐稳“算力第一城”?
根据《2025综合算力指数》,廊坊以微弱优势超过张家口,二者的指数值均接近80,大同以60的指数值排在第三位,其他城市均在40及以下。
可见,张家口是廊坊“王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张家口是“钦定”的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城市,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还拥有气候清凉、绿电丰富的“双加持”:
- 张家口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有着“海拔落差造清凉”的气候优势,夏季平均气温仅21℃,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 张家口是唯一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新能源并网规模达到4243.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88.1%,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地级市之首。
数据显示,张家口建成和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投运服务器172万台,折合标准机架46万架,算力规模超过3万P,居河北省首位。
但张家口想要超过廊坊,困难重重,需要跨过“三座大山”:
一是经济体量。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廊坊GDP多年处于居中位置(第6名),虽与唐山、石家庄等“老大哥”相差甚远,但对“垫底”的张家口是“手拿把掐”,规模几乎是其两倍。
较大的经济体量,意味着更大的算力需求。虽然在邻近京津方面,二者“平分秋色”,但廊坊的基本盘“更胜一筹”。
二是产业体系。算力不光是数据中心“硬件”的比拼,更是产业生态“软件”的竞争。算力产业链的中游是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上游是服务器、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下游是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
算力底座托举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反过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催生了更大的算力需求。虽然从算力本身看,张家口胜过廊坊“半子”,但廊坊的生态更加完善,“综合算力指数”也就更高。
三是“邻居”加持。除了与张家口“共享”京津红利,廊坊还处于京津唐、京津雄两大“金三角”腹地,唐山、雄安的崛起将为廊坊“锦上添花”:
- 2024年,唐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3.9亿元,成为全国第27个万亿城市。唐山在发展“老四样”(钢铁、煤炭、水泥和陶瓷)的同时,也在积极培育信息智能等“新三样”。
- 雄安定位为“未来之城”,是全国首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的城市,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共同生长。
此外,大同气候凉爽、煤炭资源丰富,积极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提供绿色、稳定、低成本的电力,正实现从“煤都”到“算城”的转变。2025中国算力大会落地大同,正是大同算力迅猛发展的“缩影”。
引自新华网
但大同想要“逆袭”,也非易事。
河北省的宣传口号是“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转换到算力领域,“这么近,那么快,数据何必流到河北外”。
03
“绿色算力”是未来
在“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2017年以来,我国发布了五批246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要求电能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30。
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提升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到2030年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80%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增设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为80%,远高于电解铝、钢铁、水泥、多晶硅等重点用能行业。
目前,廊坊已累计培育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2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如入选首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的中国联通廊坊云数据中心,是河北省第一座投产的T3+大型数据中心,网络时延与北京相当,应用液冷技术、自然冷源利用、高温冷冻水、封闭热通道、太阳能光伏和AI调优等节能低碳技术,PUE降至1.25。
廊坊刚刚坐稳“算力第一城”宝座,就迎来了“绿色算力”的竞逐。
此外,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智能算力”的争夺也愈演愈烈。
-------
参考资料:
[1] 澎湃新闻. 从“数据洼地”到“算力高地”,看廊坊如何“算”出全国第一.
[2] 河北新闻网.廊坊城市算力为何连续两年领跑全国.
[3] 地球知识局.河北被切断的城市,太低调了.